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榆林沙地
1)  Yulin Sandy Land
榆林沙地
1.
Formation and Succession of Artificial Plant Community in Yulin Sandy Land;
榆林沙地人工植物群落的形成与演替
2)  Elm open forest
沙地榆树疏林
3)  Sandy area of Yulin
榆林沙区
1.
Soil microorganism and enzyme activities under different artificial sand-fixing vegetations in the sandy area of Yulin;
榆林沙区人工固沙林土壤微生物生态分布特征及酶活性研究
4)  Yulin sandy area
榆林沙区
1.
Based upon the analysis of landscape diversity changes in the two sandy areas,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diversity index and evenness index of Yingde’er Township in Shazhuyu sandy area were in an increase trend while that of Kekegai Township in Yulin sandy area in a dec.
利用青海沙珠玉沙区英德尔乡和陕西榆林沙区可可盖乡两个典型荒漠化地区两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和荒漠化数据 ,分析了多样性、优势度和均匀度等景观多样性指标在两个地区的变化规律及其指示的景观生态学意义。
2.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Yulin sandy area and literature review,the achievements in vegetation construction in desert region of the last 50 years in Yulin was described and the development models within,ecological engineering and agroforestry economy models.
通过对榆林沙区植被恢复建设调查和大量文献资料的查阅,分析了近50年来榆林沙区植被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以及适合该区发展的模式,即生态工程发展模式和农林复合经营模式;指出了植被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土地利用类型复杂,沙漠化土地严重和资源分布不均,林业发展不平衡等;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主要应对措施,即积极引进和推广抗旱优良林草新品种,搞好抗旱节水造林新材料、新技术的示范推广。
5)  Yulin sand area
榆林沙区
1.
Wild cash plant resources in Yulin sand area was investigated.
通过对榆林沙区现存的野生经济植物资源的调查和试验研究,对食用、药食兼用、芳香、农药、纤维等不同经济用途的9种主要野生经济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分布范围、应用价值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根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该地区野生经济植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措施。
6)  Yulin's desert
榆林沙漠
补充资料:安西榆林窟
安西榆林窟
安西榆林窟

位于安西县城南68公里处的高山峡谷中,因其河谷中遍生榆树而得名。该窟现存42个洞窟,东崖32窟,西崖10窟,历经唐、五代、宋、西夏、元、清各代建造和重修,有壁画5,650平方米,塑像272身,壁画佛神像10,826幅。榆林窟同莫高窟在内容、艺术风格、绘画形式方面一脉相承,同为姊妹窟。在国际国内都有一定的影响。榆林窟25窟、3窟、29窟堪称为其代表。《西方净土变》和《观无量寿佛经变》所描绘的天国世界、楼台亭阁,再现了唐代高超的艺术技巧,再现了唐代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幻化在漂渺虚无的佛国世界里。这两幅大型壁画的代表作,现陈列于人民大会堂甘肃厅。五代、宋初、西夏、元各种题材的内容也非常丰富,耕获、嫁娶、宴饮、奕棋、酿酒、冶铁、音乐、舞蹈等画面反映了当时现实生活的真实场景。29窟的西夏壁画《玄奘取经图》,是具有高度历史、艺术价值的稀世珍宝。榆林窟还出土过珍奇文物雕刻象牙佛。

安西榆林窟又名万佛洞,是中国佛教石窿艺术的重要宝窟之一,在榆林河谷两侧的砾石崖壁。目前存石窟42个,其中东崖31座,西崖11座,一泓清流流过崖间。窟内共存唐至元代800多年间的彩塑千余身,壁画1000多平方米。榆林窟始建于北魏,洞窟形制、壁画内容、艺术风格及供养人题名等均表现出了与莫高窟石室艺术的密切联系,为敦煌艺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出了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清嘉年间,喇嘛吴根栋在榆林窟发现象牙佛一尊,在榆林窟代代移交,解放后由榆林窟最后一代主持献交给人民政府。象牙佛正名象牙造橡,为像牙牙稍雕琢而成。据说象牙佛世上有两尊,由同一根象牙雕出,另一尊留存国外。造像时代待考,状如手掌,高15.9厘米,上宽11.4厘米,下宽14.3厘米,厚3.5厘米。造像分两片扣合,内刻54个不同情节的佛传图,共刻279人,12辆车马,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两片合在一起外形是一骑象普贤,手捧宝塔,袒胸赤足,头发呈波纹状;象背鞍俱全,装饰美观。整个造像刻艺高潮,刀法细腻,形制上表现了印度建佗罗艺术风格。据此推断,可能是唐代僧人从印度携归,是一件在榆林窟历经一千多年保存下来的稀世珍品。现造像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馆,安西县博物馆存有复制品,与原品毫无二致。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