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浸制标本
1)  dipping spider
浸制标本
2)  Water immersion sample
水浸标本
3)  Manufactures [英][,mænju'fæktʃə(r)]  [美]['mænjə'fæktʃɚ]
浸泡标本
4)  Immerse liquid specimen
浸液标本
5)  primary colored plant specimens in solution
原色植物浸制标本
6)  specimen making
标本制作
1.
The Design and Exploitation of Courseware of Multimedia Simulated Experiments on Biological Specimen Making;
生物标本制作多媒体仿真实验课件的设计与开发
2.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our specimen making methods for Paeonia suffruticosa Var. spontanea plants
矮牡丹四种标本制作方法的比较分析
补充资料:浸制标本保护技术
      利用药剂浸渍液的化学性质,处理和保存标本,防止标本发生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同时,采取其他技术手段,限制或消除环境因素的不利影响,延长标本寿命的工作。
  
  浸制标本的固定和保存,均采用化学方法。整个过程是在化学药剂的水溶液里进行的。这种方法适用范围广,各种生物材料,特别是含水量大的动植物材料,包括人体解剖材料均可采用。浸制后的标本形态保存效果好,但颜色的保存效果不理想。
  
  浸制标本在固定和保存过程中,出现的变色、退色、变形、霉变等现象,均为程度不同的质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化学质变。由化学反应引起的质变。如类胡萝卜素是广泛分布于植物体的色素,它们易与空气中的氧作用,发生自动氧化反应而引起退色,其中脂肪的破坏,是由于脂肪受热或金属催化剂的活化后,分解成不稳定的游离基,再与氧生成过氧化物游离基,进而生成氢过氧化物而分解。②生化质变。标本如果固定不充分、不及时,就不可能迅速杀死细胞,细胞就会发生死亡后变化,导致细胞膨胀、解体。酶促褐变是引起标本变色的原因,它是由酚酶催化酚类物质,形成醌及其聚合物而造成的。甲酚酶可使植物体中的酪氨酸生成多巴,进而生成多巴色素。多巴色素经聚合作用成为黑色色素。③生物质变。微生物遇到适宜的环境条件,会害各种生物材料,通过酶的作用引起被侵害物的生物降解。同时,微生物还靠本身的着色作用,引起标本变色。④光化学质变色素分子吸收可见光后,形成电子激发态,被激发的色素分子参与光氧化反应造成色素的裂解。
  
  针对浸制标本的质变机理,防治方法主要有:①选择固定剂。酒精和福尔马林为常用固定剂。采用浓度70%的酒精,5~10%的福尔马林的固定效果最佳。②选择保存液。5%的福尔马林是最常用的植物标本保存液,动物浸制标本则多保存在10%的福尔马林液中。③选择添加剂。在处理液中适量添加亚硫酸钠等酚酶抑制剂,可控制酶促褐变作用的危害。添加没食子酸、柠檬酸等抗氧剂,可制约自动氧化反应。④环境控制。标本库房应具备低温和弱光照特点,展厅要避免使用天然光,采用不含短波辐射的人工光源。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