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秦王川垦区
1)  Qin-wangchuan reclamation area
秦王川垦区
2)  Qinwangchuan irrigated area
秦王川灌区
1.
Water resources makes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Qinwangchuan irrigated area.
水资源是秦王川灌区发展的重要支撑 ,水资源能够保证未来的可持续利用 ,可为整个秦王川灌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创造良好的条件、打下坚实的基础。
3)  Qinwangchuan Irrigation Region
秦王川灌区
1.
Based on field experiment the benefit of growing alfalfa under 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RDI) was analyzed primarily in Qinwangchuan irrigation region in order to obtain high yield,high quality and high efficiency.
从高产、优质和高效的三重目标出发,在甘肃秦王川灌区通过大田试验初步分析了调亏灌溉条件下苜蓿的种植效益。
4)  Qinwangchuan
秦王川
1.
Feasibility Study on Urban Development in the Area of Qinwangchuan;
秦王川地区城市发展布局可行性研究
2.
Effect of different green-cover patterns on soil secondary salinification in Qinwangchuan irrigated area;
秦王川灌区不同绿色覆盖方式预防土壤次生盐渍化效应研究
3.
The results surveying non visible faults at east and west sides of Qinwangchuan basin and the comparison of terraces of rivers in the region indicate that the basin was formed in Neogene and became a close fault basin in late period of mid Pleistocene by the compression and thrust of faults at east and west boundaries of the basin.
通过对兰州市秦王川盆地东西二侧隐伏断裂的探测及区域河流阶地的对比 ,研究了该盆地的形成和演化特征 。
5)  Qinwangchuan Basin
秦王川盆地
1.
Taking the irrigation with trans-basin water diversion for Qinwangchuan Basin in Gansu Province as the studying case, a hydrodynamic model for simulation of the response from groundwater therein is established herein, and then the effects from different developing prospects on the local groundwater are analyzed.
以秦王川盆地跨流域引水灌溉为例,建立地下水响应的水动力学模拟模型,分析不同水资源开发利用情景对当地地下水系统的影响。
2.
economic ones in the Qinwangchuan basin, the region s existent capacity was discussed, the possibility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based on the analysis was speculated.
本文从兰州秦王川盆地的主要自然资源分布、社会经济基础、环境稳定程度、区域抗干扰能力等方面分析了其生存能力 ,籍此推测该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可能性。
6)  The Qinli-Bashan Mountain region in Sichuan
四川秦巴山区
补充资料:王一川

王一川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文艺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文学院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并担任中华美学学会审美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

四川沐川人,1959年2月生。曾下乡插队,做代课教师,1982、1984、1988年先后在四川大学、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取得文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88年至1989年赴英国牛津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99年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系做访问教授,近年来主要研究文艺美学、中国现代文艺与文化现代性问题。

《文学理论》 《汉语形象与现代性情结》 《中国现代性体验的发生――清末民初文化转型与文学》 《杂语沟通――世纪转折期中国文艺潮》 《汉语形象美学引论》 《张艺谋神话的终结――审美与文化视野中的张艺谋电影》 《中国形象诗学》 《修辞论美学》 《通向本文之路》 《中国现代卡里斯马典型——20世纪小说人物的修辞论阐释》 《语言乌托邦——20世纪西方语言论美学探究》 《语言的胜境——外国文学与语言学》 《审美体验论》 《意义的瞬间生成——西方体验美学的超越性结构》 《美学与美育》

论文信息

《93中国文化大分流》(与人合作),《法制日报》1994年 1月24日。

《批评小议》(合作),《锦江》1980年 1期。

《艺术创造过程中的主体和客体》,《江汉论坛》1983年 4期。

《审美体验与艺术》,《黑龙江艺术》1983年 2期。

《中国书法的审美心理根源》,《书法研究》1983年 3期。

《艺术的内在结构》,《文艺美学》第 1辑,内蒙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美学对象不是“审美关系”》,《江汉论坛》1985年 3期。

《从信息观点看艺术》,《当代文艺思潮》1985年 3期。

《从“诗言志”看中国诗的原始模式》,《文史知识》1986年 1期。

《中西方对自然美的发现》,《江汉论坛》1985年 6期。

著作信息

《审美体验论》(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语言的胜境--外国文学与语言学》(海南出版社1993年版)

《语言乌托邦--20世纪西方语言论美学探究》(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现代卡里斯马典型--20世纪小说人物的修辞论阐释》(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通向本文之路》(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修辞论美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中国形象诗学》(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张艺谋神话的终结——审美与文化视野中的张艺谋电影》(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汉语形象美学引论》(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杂语沟通——世纪转折期中国文艺潮》(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研究课题

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精品教材建设项目。

获奖信息

1994年获北京师范大学优秀青年教室励耘奖一等奖。

2004年被列为教育部“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曾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著作奖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2000年入选教育部第三批“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2002年获校本科优秀教学奖及宝钢奖。

1991年1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