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古代历法
1)  ancient calendar
古代历法
1.
It is quite helpful to the study of Chinese ancient calendar.
这对古代历法研究颇有帮助。
2)  ancient Chinese calendars
中国古代历法
3)  ancient calendrical science
古历法
4)  Chinese ancient history
中国古代历史
5)  to study ancient history
研究古代历史
6)  The Bird Calender in Chinese Ancient Times
中国古代的鸟历
补充资料:印度古代历法
      印度古代历法是阴阳合历。自有史以来可分为三个时期:①在吠陀(Vedic)期前期,约从公元前十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使用历法的历日制度很不一致。有以12个恒星月为一年,一恒星月27日,一年324日;有以13个恒星月为一年,一年351日;有以12个朔望月为一年,6个大月,每月30日,6个小月,每月29日,一年共354日;有以360日为一年,称作一世间年,每年分作12个月,每月30日,称为世间月;有以"假设"太阳年为378日,即以一世间年加18日。过两个世间年之后接一个"假设"太阳年,实际上是一年为366日。这样的年可称之为太阳年。②吠陀期后期,约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后二世纪。这时期内有耆那(Jaina)历。这个历法以一星宿年=日,一太阴年=日,一世间年=360日,一太阳年=366日。凡五个太阳年(一瑜伽,yuga)有60个太阳月(Solar month),61个世间月(karmamonth),62个朔望月(lunar month),67个星宿月(naksatra month)。由此可以推算出一太阳月=日,一世间月=30日,一朔望月=日,一星宿月=日。这样,一个有闰月的太阴年=日。这些数据和名称在唐代即已传入中国。 当时编的《法苑珠林》卷七中已有著录。其中把太阳月译成日月,朔望月译成月月。书中还有推入日季日数和月季日数的方法。 所谓日季是两个太阳月, 即日;所谓月季是指一星宿月的六分之一,即一个月季=日③悉檀多 (Siddhanta)时期,约自公元三世纪到十二世纪。悉檀多指历法的总名,意译为"历数书"。至于悉檀多的注释工作,到公元十八世纪还没有停止过。这时期的历法很多,其中有代表性的是《五大历数全书汇编》 (Pancasiddhatika)中的各历(以下简称《五》)、 传到中国的《九执历》(以下简称《九》)和婆罗门笈多 (Brahmagupta)撰的历书(音译为《乾陀干迪迦》,意译为《历法甘露》,以下简称《甘》)。
  
  设Y为积年,为闰周,b为一朔望月不足30日的差数,式中x为一常数。在《五》、《九》中x=0,在《甘》中则又设m为其年历过月数,d为其月历过日数,则:
  
  积月
   
  
  积日(ahargana)
  
  
  
  以7除积日D,得余数ω,即:D呏ω(mod7)。以ω=0之日为星期五,ω =1之日为星期六等,便得星期名称(这是按《甘》的算法)。
  
  印度历法中有三种上元:①上元自天地开辟算起。②上元自公元前3102年2月17日,星期五算起,这个历元称为卡利·尤几(Kali yuge)。③以释迦(Saka)纪年为上元,释迦元年为公元78年(3 月15日)。释迦元年离卡利·尤几年数为:3102+(78-1)=3179。《五》历从释迦427年制呾逻月白半一日起算,故Y=3179+427=3606。《甘》历从释迦587年制呾逻月白半一日起算,故Y=3179+587=3766。
  
  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二《印度总述·岁时》条记录了当时印度历法。以时极短者叫刹那(ksana),120刹那为一呾刹那(taksana),60呾刹那为一腊缚(lava),30腊缚为一牟呼栗多(muhurta),5牟呼栗多为一时,6时合成一日夜。月盈到满叫白分(又叫白半,白博叉Paksha),月亏到晦叫黑分(又叫黑半,黑博叉)。黑前白后,合为一月,12个月为一岁。各月的名称是:闰月叫沙姆沙尔白(Samsarpa),意思是偷偷进来的月。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