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中国近代植物学史
1)  history of botany of modern China
中国近代植物学史
2)  Chinese history of modern science
中国近代科学史
1.
After a further examination and study of the demarcation of Chinese history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present paper expounds the theoretical principles,historical basis and rationality for the argument of Matteo Ricci s coming to China in 1582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Chinese histo.
本文通过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史分期问题的进一步考察和研究,论述了把1582年利马窦来华作为中国近代科学史起点的理论原则、历史依据和历史合理性。
3)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philosophy
中国近代哲学史
1.
Feng Qi s unique conception of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which was formed in his researching into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philosophy,underlines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冯契在中国近代哲学史研究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史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哲学问题上,强调哲学要关注时代的问题;二是在哲学传统上,提出不同于古代传统的近代传统;三是在哲学研究视域上,重视哲学与其他观念之间的联系,主张把中国近代哲学史研究引向更广阔的视域。
4)  teaching on Modern Chinese History
《中国近代史》教学
5)  history of modern chemistry in China
中国近代化学史
6)  Chinese modern historiography
中国近代史学
1.
The process gives very important effect to the change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iography.
西方社会学的传入主要体现为一个过程,其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近代史学的变革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其理论和方法多被中国近代史家吸收和借用,由此使得史学的内容、理论、方法、功用和价值体系等均发生了多重面、多向度的变革,从而推动了中国史学的近代化进程和科学化走向。
补充资料:《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集刊》
      1932年北京社会调查所创办的中国第一份经济史学刊物。1935年第三卷起改由南京国立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出版。以研究经济问题,带动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和发展为宗旨。每年出版一卷两期。自第一卷第一期(1932年11月出版)至第四卷第一期(1936年 5月出版)由陶孟和、汤象龙主编。第五卷第一期(1937年3月出版)起改名为《中国社会经济史集刊》,编辑委员会由朱庆永、谷霁光、吴晗、吴铎、夏鼐、孙毓棠、张荫麟、梁方仲、汤象龙、刘隽、罗尔纲组成。强调注重政治史、社会史、经济史的专门研究。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京沦陷,社会科学研究所内迁四川南溪。第六卷于1939年6月和12月在昆明出版。自第七卷第一期(1944年6月出版)起,编辑事宜改由社会科学研究所负责,主编陶孟和、梁方仲,重申注重经济史、社会史、政治史方面的专门研究。抗日战争胜利后,社会科学研究所迁回南京,出版了第七卷第二期(1946年7月)和第八卷第一期(1949年1月)。此后该刊停办。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