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清代壁画
1)  murals from the Qing Dynasty
清代壁画
2)  modern fresco
现代壁画
1.
This sort of creative consciousness and aesthetic interest provide certain enlightenment for our modern fresco.
本文从壁画的角度索解徐州汉墓画像造型的“意象”特征,它的“意象”造型特色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这些大巧若拙的形象和简约的表现手法体现了一种淳朴的精神观念,汉画像石中,蕴含在这些稚拙形象之内的淳朴的美学观念、创造意识、审美趣味等等,恰巧提供给了我们进行现代壁画创作的一种启发作用。
3)  contemporary mural paintings
当代壁画
1.
As a part of the public art, contemporary mural paintings is undergoing a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in China.
中国当代壁画作为公共艺术的一部分,正在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
4)  modern mural painting
现代壁画
1.
But going with the changing of environment and function, modern mural painting is out of the traditional subject,it goes into.
本文在壁画史的基础上,从题材这一角度切入,试着探讨在题材上中国传统壁画到现代壁画的历史变迁。
5)  Liao Dynasty murals
辽代壁画
6)  Yuan Dynasty wall-painting
元代壁画
1.
The two grottoes preserved a certain number of the Yuan Dynasty wall-painting, which had unique style, obvious artcharacteristics and research value.
两处石窟保存有一定数量的元代壁画,这些壁画风格独特,具有显明的艺术特征和极高的研究价值。
补充资料:宋代寺观壁画
      指中国宋代佛寺、道观壁画。这一时期寺观壁画的创作规模,虽不及唐代,但亦有时代特色。
  
  创作活动  五代时,中原战乱频起,后周世宗又实行灭法,不少前代寺庙遭到破坏。但中原地区仍有不少宗教画家从事壁画绘制,而地处长江流域的南唐、西蜀以及东南沿海的吴越地区内的寺观壁画创作尤为活跃。宋代统治者对佛教、道教均采取保护政策。宋初,南唐、西蜀两地的宗教画家相继来到开封,与中原的画家会合,形成一支庞大的壁画创作队伍。宋代寺观壁画虽无唐代之盛,但仍保持相当规模,如大相国寺、太一宫、上清宫、玉清昭应宫、宝箓宫、五岳观等由皇室主持绘制的壁画,规制尤为宏伟。
  
  开封大相国寺为古代佛教名刹,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唐睿宗时重建,北宋自太宗至真宗时陆续加以扩建,达60余院,壁画皆出自名人手笔。如高益在大殿行廊左壁画《阿育王变相》、《炽盛光佛降九曜鬼百戏》(其中树石山水为燕文贵绘);高文进在大殿画《降魔变相》、《擎塔天王》,在后门东西壁画《五台峨眉文殊普贤变相》;王道真在大殿西门之南画《宝化十二面观音像》,大殿东门之南画《给孤独长者买祗陀太子因缘》;李用及、李象坤在大殿东门之北画《牢度叉斗圣变》;元霭和尚在西经藏院后画大悲菩萨等。另外见于文献记录者尚有王端、石恪、孙梦卿、高怀节、陈坦、王易等人也都曾在相国寺画壁,这些名作当时即受到重视。太宗时,高益所画壁画因年久剥圮,召命高文进、王道真等修补。英宗治平二年(1065),因大雨使汴河暴涨而形成水灾,相国寺部分壁画又遭淹毁,召命崔白、李元济等整修重绘。两次大规模壁画修复都是根据内府所藏壁画副本小样进行的。宋时相国寺除作为宗教场所外,还是百姓交易的市民云集之处,壁画内容虽仍为唐代流行之经变及佛像,但从记载中关于战争、乐队、斗法、降魔等情节来看,可知已有追求激烈热闹的情趣,借以取悦世人的成分,并更多地表现生活场景。高益画阿育王变相中战争场面,受到宋太宗的赞许,认为他深谙军事。高益在壁画中画乐队吹奏,其中弹琵琶者以拨掩下弦,与管乐器所奏四字音调不合,因而引起争论,后来有人申明拨掩下弦正好说明从上弦弹过(四字弦在上弦),反映了高益运思周密、技艺精湛,也体现了宗教壁画的世俗化倾向。相国寺壁画名闻域外,熙宁九年(1076)高丽国遣使崔思训带画工来开封临摹相国寺壁画携回。
  
  宋代皇帝信仰并提倡道教,对道观修建不遗余力,其中真宗时为掩饰对辽战争中的屈辱行径而于大中祥符七年(1014)修成的玉清昭应宫,规模尤为宏丽。该宫修建中日夜不停,历经7年竣工。为了绘制壁画,集中了全国3000名画工进行考试,最后选拔出百余人,以武宗元、王拙为首。由于该建筑于仁宗天圣七年(1029)即在火灾中焚毁,文献中对壁画记载甚少,仅知张昉画三清殿高达丈余的奏乐天女,不经起稿奋笔立就;王拙画五百灵官及众天女朝元,是场面浩大、人物众多、形象丰富的巨作;庞崇穆画山水列壁,其林峦草竹、溪谷磴道及风云卷舒的微妙变化,也为人所称道。宋代其他道教宫观壁画亦多名作,如武宗元在洛阳上清宫画三十二尺帝像时,将赤明阳和天帝画成太宗赵光义的肖像,而使真宗惊异礼拜;武宗元与王兼济在中岳天封观画出队、入队,表现中岳大帝威风显赫的队伍的巨幅壁画也很有名。
  
  唐代吴道子创立的画风仍为宋代宗教画家所继承和发展。宋初王瓘到洛阳北邙山老君庙临摹吴道子壁画,拂尘寻迹,认真揣摩,虽穷冬积雪亦不辍,他又舍短取长,融会变通,因而成为乾德(963~968))、开宝(968~976)时最享盛名的画家。孙梦卿,绰号孙吴生,学吴道子得其余趣,与武宗元齐名,尤精于大像。他们的艺术在当时颇享盛誉,但由于其画迹随庙宇坍毁而无存,以及文人对壁画匠师存有偏见,不屑加以评述,以至于在过去美术史著作中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遗迹  宋代寺庙名工手笔皆已不存。敦煌莫高窟虽保存有少量宋代壁画遗迹,但其风格已趋衰微,水平远不及中原。现在残存的少量遗迹及粉本小样是考察此一时期壁画的珍贵资料。
  
  1969年河北省定县发现2座宋代古塔塔基,地宫壁上皆有壁画。静志寺舍利塔基地宫(977)四壁皆有壁画。南壁门两侧绘天王,东壁绘梵王,西壁绘帝释,北壁正中绘写有"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字样的莲座牌位,牌位两侧各画5个弟子。净众院舍利塔地宫(995)北壁画释迦涅槃像及弟子哭泣呼号画面,东西两壁画奏乐天王部众行列。值得注意的是这处壁画上的人物形象及线描风格与相传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及武宗元《朝元仙仗图》有若干相似处,虽因绘于地宫不甚精细,但可看出吴道子画风对北宋寺观壁画的影响。
  
  山西高平开化寺大雄宝殿东西北壁均保存北宋壁画。西壁中间为西方净土世界日月灯光如来及华色比丘尼、忍辱太子、转轮王舍身佛像,南侧为东方界喜王如来和须阐提太子本生。内容虽宣扬忍让、孝行及因果报应,但画中人物形象及生活景象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代社会风貌,出现了航海、捕鱼、织布、耕作等场景,而且行笔遒劲流畅,构图严谨,具有吴派风范。
  
  宋代寺观壁画多有副本小样,绘制前可供主持者审阅,以后既可作为修复壁画的依据,又是画工师徒传授画样的底本,现流传的武宗元《朝元仙仗图》及所谓《道子墨宝》均为粉本,也是研究壁画的重要资料。《道子墨宝》包括道教神祇、地狱变相及搜山图3部分,众多的神祇形象丰富而生动。搜山图追求热闹炽烈的艺术效果,尤能代表宋元之际道教壁画的风貌。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