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政策传播机制
1)  policy circulation mechanism
政策传播机制
2)  policy in journalism
传播政策
3)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Policy
政策传导机制
4)  Fiscal polic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财政政策传导机制
1.
Fiscal polic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directly reflects the efficiency of the market mechanism and it also affects the effects of fiscal policy.
财政政策从制定、执行到其效应的实现,需要通过市场机制作用于经济主体,由经济主体根据政策信号做出理性的反应,从而改变经济变量,达到财政政策的目标,这一过程即为财政政策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的机理所在。
5)  Spreading mechanism
传播机制
1.
Some issues of participatory rural technique spreading mechanism were discussed,particularly those in relation to farmers’ economic behavior,cognitive features of techniques,economic condition and system background,ways of technique spreading,social relation structure,and mutual promotion.
选择浙江省临安市高虹镇雷竹早出高产覆盖技术作为个案 ,从农户的行为特征、技术的认知特征、技术传播的经济条件与体制背景、技术传播方式与社会关系结构和人际互动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参与性技术传播机制的若干问题。
2.
We have also discussed the various uncertainties existed in complex supply chain networks,analyzed the spreading mechanism and controlling method of uncertainties in the supply chain.
同时,对供应链复杂网络中存在的各种不确定性进行了讨论,分析了供应链中不确定性的传播机制与控制方法。
6)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传播机制
1.
Study of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of network "Fans" culture community;
网络“粉丝”文化社区传播机制初探
2.
Analysis on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of Female Reading and Coping Strategies of Publishing Industry in China;
女性阅读传播机制分析与我国出版业应对策略
3.
A Research on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of Public Opinion in the Internet:A Case Study of the Fire of the New Location of CCTV
网络舆情的传播机制研究——以央视新台址大火为例
补充资料:货币学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货币学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货币学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货币学派的理论。货币学派认为货币供应量将直接影响名义国民收人的变动,其货币政策的传递模式是: R二争B‘M一A一C~(I)一Y式中:R为准备金;B为商业银行放款或投资;M为货币供应量;A为各种金融资产;C、I为消费品或投资品;Y为名义国民收人。 这个过程可描述如下:假定从原先的完全均衡状态出发,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人证券注人基础货币,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增加,其放款能力也增强了。于是,商业银行必然会设法改变融资条件—降低利率,以增加放款和投资,货币供应量增加。在名义货币供应量增加的过程中,人们觉得比以前更富有,这时人们就开始将增加的货币转向价格尚未上涨的其他资产,既包括金融资产,又包括实物资产,实际资产需求的增加和价格的上涨,必然使生产者增加生产,从而增加名义收人。生产的增加,以及实际资产价格的上涨,将吸收多余的名义货币,使真实的货币需要量与名义货币需要量趋于平衡。 货币学派与凯恩斯学派的理论分歧有三点:(l)凯恩斯学派非常重视利率指标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而弗里德曼则认为货币政策的影响主要不是通过利率影响投资和收入,而是因为货币供应量超过了人们所需要的真实现金余额,从而直接地影响到社会的支出和货币收人。(2)凯恩斯学派认为,直接对产量、就业和国民收人产生影响的是投资,而货币对国民收入等因素的影响是间接的。而货币学派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与名义国民收人的变动有直接的联系。(3)凯恩斯学派认为,传递机制首先是在金融资产方面进行调整,然后引起资本市场的变化,投资增加,通过投资乘数的作用,增加了消费和国民收人,最后影响到商品市场,而货币学派则认为,传递机制可以同时在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发生,受影响的资产不仅是金融资产,也包括真实资产。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