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御史大夫
1)  yushidafu
御史大夫
2)  Yushi
御史
1.
The Exertion and Efficiency of Judicial Power of Yushi in Ming Dynasty;
明代御史司法权的行使及其效用
2.
As one characteristic part of Tang Dynasty’s bureaucrat system, Tang Dynasty’s YuShi system is the mature and typical on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ncient time supervision institution.
在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史上,唐代的御史制度是官僚制中极具特色的一部分,且是成熟的典型的监察制度。
3)  Epsilon Aurigae
御夫座ε
4)  Auriga [英][ɔ:'raigə]  [美][ɔ'raɪgə]
御夫星座
5)  Aurigae
御夫座的
6)  Wagoner,Waggoner
御夫座
补充资料: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

    中国秦代最高的监察官,始皇时此官位次于左、右丞相,后逐渐成为御史台长官。凡军国大计,皇帝常和丞相、御史共同议决。丞相位缺,也可由御史大夫升任。御史大夫之秩为中二千石。由于御史和皇帝亲近,故群臣奏事须由他向上转达,皇帝下诏书,则先下御史,再达丞相、诸侯王或守、相,因而皇帝可利用御史大夫督察和牵制丞相。
   先秦的御史本为殿中执法官。西汉时御史大夫虽居副丞相之位以协助丞相综理大政,但仍偏重于执法或纠察,不仅可劾奏不法的大臣,而且还可奉诏收缚或审讯有罪的官吏。御史大夫属官有御史中丞、侍御史、绣衣御史等。成帝绥和元年(前8),更名为大司空,与丞相、大司马合称三公。汉末,恢复御史大夫之称。
   魏晋南北朝有时也恢复御史大夫,或替代司空,或替代御史中丞,为执法和监察机构的首脑人物。隋、唐以后所设御史大夫,除宋代为虚衔外,均为御史台长官,不再具有汉、魏三公的性质。明改御史大夫为都御史,自此其官遂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