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丝弦锣鼓
1)  the gongs and drums with silk edge
丝弦锣鼓
2)  Sizhu Gong and drum
丝竹锣鼓
1.
The Construction Form Of Fuzhou Shifan "Sizhu Gong and drum;
福州十番“丝竹锣鼓”的结构形式
3)  luogujing yu luogupu
锣鼓经与锣鼓谱
4)  miscellaneous percussion show
锣鼓杂戏
1.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effect of folk belief custom on opera works by analyzing the national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miscellaneous percussion show in southern Shanxi,guiding us to understand the ideological roots,spiritual base and forming process of the drama of folk plays.
文章从晋南地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锣鼓杂戏入手,来分析研究民间信仰习俗对戏剧作品的影响,从而对我们了解民间戏剧剧本的思想根源、精神基础和形成过程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5)  Nanluoguxiang
南锣鼓巷
1.
The impact of local creative milieu and space on cultural and creative activities in cities:The case of Nanluoguxiang in Beijing;
地方创意环境和实体空间对城市文化创意活动的影响——以北京市南锣鼓巷为例
6)  Yang Gongs
阳锣鼓
1.
Artistic Form of Yang Gongs in Jingshan;
荆山“阳锣鼓”艺术形态之探微
补充资料:丝弦戏
      戏曲剧种。属弦索声腔系统。曾以"弦索"(一种形似柳叶琴,但又不尽相同的弹拨乐器)伴奏,从而得名"弦索腔",简称"弦腔",俗称"弦子腔"、"丝弦",也称"女儿腔"。据清康熙十年(1671)《保定府祁州(治所在今河北省安国县)束鹿县志》卷8记载,当地每年正月,高搭戏场,演唱弦腔。又据《百戏竹枝词》记载,康熙、乾隆之际,有丝弦戏在北京演出。
  
  丝弦戏唱腔分"官调"、"越调"两个系统。官调是由〔耍孩儿〕发展而来;越调是由北方"鼓词"唱腔发展而来。各包括起板、头板、二板、三板、赶板、拨子板、垛子板、哭板、甩板等 9种板式,属板式变化体唱腔结构。此外,尚有〔山坡羊〕、〔黄莺儿〕、〔黑莺儿〕、〔锁南枝〕、〔歌南子〕、〔桂枝香〕、〔青阳〕、〔倒推车〕、〔打枣竿〕等曲牌附于官、越两调作为插曲运用。官调唱腔,明快清新;越调唱腔,激越悠扬。不论生旦都用真声吐字,然后旋律向上作 7度、8度或10度大跳,再用假声拖腔,颇具特色。清咸丰以来,常与老调梆子同台演出,伴奏乐器改以板胡、笛子、笙三大件为主,弦索退居次要地位。打击乐器早期用大筛、大鼓、大铙、小锣。1910~1915年间,吸取京剧、梆子锣鼓,为烘托气氛,有时也使用原来的打击乐器。
  
  丝弦戏产生、流行于农村,从唱腔到表演,都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当地民间有"纺纱织布唱秧歌,耕田耪地哼丝弦"的说法。流布地区可分为 4路:河北正定、石家庄一带为中路;河北邢台一带为南路;保定一带为东路;山西雁北及阳泉为西路。以中路为代表,盛行于石家庄地区。早年都是临时组班,1937年组成固定班社"玉顺班",后改名"隆顺合",即今石家庄市丝弦剧团的前身。名演员有刘魁显、王永春、刘砚芳、石连秀、安禄昌;名乐师有奚德义、温明祥等。代表剧目有《空印盒》、《金铃记》、《白罗衫》、《赶女婿》、《卖绒花》、《金木鱼》、《罗府吊孝》、《罗裙记》、《锦缎记》、《小二姐做梦》、《花烛恨》等。《空印盒》已摄制成影片。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