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he Angry Young Men
“愤怒的青年”
1.
A Comparative Study in The Angry Young Men and The Beat Generation;
“愤怒的青年”与“垮掉的一代”之比较研究
2)  angry young men
愤怒的青年
1.
Angry Young Men and Realism in Fiction Writing;
“愤怒的青年”与现实主义手法
2.
Since World War Two,the Angry Young Men Generation represented by John Osben and Arnold Wesker Challenged the British society and theatrical traditions by their new-realist Drama.
"二战"以后,以约翰·奥斯本、阿诺德·韦斯克为代表的一代"愤怒的青年"以新现实主义戏剧为武器,向英国社会上的不合理现象与传统的戏剧戒律发起了冲击和挑战。
3)  the Angry Young Men
愤怒的青年
1.
As the head of the Angry Young Men, John Osborne inherited the British writing technique of traditional realistic style, putting forward protests against the tradition’s bondage,.
作为50年代英国文学新流派“愤怒的青年”的代表,约翰·奥斯本继承了英国文学传统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愤怒”、“不满”为主题,对传统的束缚、等级观念、国家利益、现存的教会、工会、家庭、婚姻和私有财产提出抗议,说出了当代英国人所蒙受的生活挫折和深深感到痛苦与失望的思想感情,表达了那个时代英国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真实的心理状态。
4)  fictions of the "Angry Young Men"
“愤怒的青年”派小说
5)  indignation
1.
This paper reviews the "indignation" theory in ancient Chinese aesthe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fe It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gnation and literary writing,and makes comments on the aesthetic cannon of "adversity fosters genius".
本文对中国古代美学中“愤”的理论流变进行疏理 ,从生命的角度探讨了“愤”与创作的关系以及“穷而后工”的审美评价标准确立的原因 ,区分了“愤”、“怨”的不同 ,指出“愤”在美学风格上属于阳刚 ,而“怨”在美学风格上属于阴柔 ,并对“发愤著书”、“穷而后工”的命题进行现代反
6)  Anger
愤怒
1.
It shows people s anger and inability to the reality in a certain periol.
《“处窝子”的愤怒》描写了商业化、“数字化”对人的扼抑,表现了人们在一定时期内对现实的愤怒与无奈。
2.
The participants,reform school students, showed response bias with the aggression and anger words.
本研究主要是考察在工读生中的情绪一致性记忆,实验采用Deese-Rodiger-McDermot(DRM)任务研究范式,品行障碍青少年被试(工读生),在实验中表现出对于攻击与愤怒的反应偏向,与普通学生相比产生了更多的错误记忆,而普通中学生则没有反应偏好,证明了工读生对于情绪材料的反应偏向。
3.
As to the human emotional concept "anger",it is metaphorically conceptualized on the basis of the.
正是由于隐喻具有的这种共同的认知基础,人类对“愤怒”情感是通过人的生理基础、概念转化、空间概念、自然现象、动物特征等的隐喻化而产生共同的认知,并且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也显示了一定的差异性。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愤怒的青年
愤怒的青年
Angry Young Men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出现的文学运动。以通过小说和剧本表达人民、特别是青年对社会的不满为主要特征。这是当时英国中下层社会对执政工党政治改革的希望落空在文学上的反映。愤怒的青年本是借用英国作家莱斯利·保罗出版于1951年一部自传的书名,50年代中期曾为英国社会流行语。青年剧作家奥斯本(1929~ )引申此词语写作剧本《愤怒的回顾》上演,通过剧中主角对社会进行全面攻击,奥斯本遂被称为“愤怒的青年”。在小说方面,这一派的代表作有韦恩的《每况愈下》、艾米斯的《幸运儿吉姆》、布莱恩的《向上爬》等;西利托的《星期六晚上和星期日早上》以及威斯克的剧本《大麦鸡汤》等。这些作家大多出身下层社会,并不属于某一具体文学组织,甚至互不相识,只是在英国战后的社会背景上同时应运而生,在反映下层社会、攻击精神生活沉闷乏味和上流社会庸俗虚伪方面同声呼应。在艺术技巧上,他们也都一反英国中产阶级温文尔雅传统,表现出粗犷强劲的风格。随着外界形势和自身社会地位的变化,这些作家成名并步入中年后,多不复具有早年锋芒,创作上趋于保守。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