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人文主义知识分子
1)  humanities intellect
人文主义知识分子
2)  humanistic intellectual
人文知识分子
1.
It is the humanistic intellectual who bridged the professionalism and popularization.
人文知识分子是将精英化与大众化结合起来的载体,应该积极参与并影响大众文化、大众传媒的发展,发挥好沟通精英与大众的中介作用。
2.
During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the Chinese humanistic intellectuals are encountering unprecedented existential and spiritual crises due to the great discrepancies between their ideals of values and social realities.
在世纪之交的社会转型时期 ,价值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使中国人文知识分子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存在危机与精神危机。
3)  humanistic intellectuals
人文知识分子
1.
The moral decay ofh humanistic intellectuals in urban culture——The research about arguments of The Deserted City;
城市文化中人文知识分子的沦落——贾平凹《废都》争鸣研究
2.
In face of inequal and unjust facts caused by globalization, humanistic intellectuals should transform the theory of globalization into a new critic theory and redefine themselves in the course of criticism.
再定义自己,是全球化时代对人文知识分子的历史要求。
4)  modern enlighteners
现代启蒙主义知识分子
5)  liberal intellectuals
自由主义知识分子
1.
As one of the liberal intellectuals in the 1940s, Fei Xiaotong shows the specific attention and concerns about the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in the era of chaos.
20世纪40年代,作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群体中的一员,费孝通表现出当时知识分子在动荡纷乱的时代背景下对国家内政和国际环境所特有的瞩目与关切,在对国家未来命运表现出深切忧虑的同时,也把目光聚焦于国际舞台的风云变幻之中。
2.
After the victory of Anti-Japanese War,the national student movement aroused liberal intellectuals great concern.
抗战胜利后全国发生的学潮,引起了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高度关注,他们在《观察》周刊上发表文章,客观分析学潮的起因,明确表达对学潮的态度,深刻意识到学潮的重大历史意义,强烈呼吁政府深刻反省失误的同时需迅速做出真实的努力。
6)  the Marxist outlooks on intellectuals
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
1.
The Marxist outlooks on intellectuals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Marxist theory, and it is the headspring of the sinicization of the Marxist outlooks on intellectuals.
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的理论渊源。
补充资料:人文主义法学派
      15~16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继后期注释法学派兴起的法学派别,因与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人文主义思潮相联系而得名。旧译博古学派,又称法国法学派。人文主义是欧洲中世纪资产阶级最早的反封建思潮,其代表人物以人及自然为研究对象,与神学相对立。人文主义法学派是以罗马法为研究对象,与神学法学相对立(见西欧中世纪神学法律思想)。人文主义法学派与当时的注释法学派都认为罗马法是人类法律的基本渊源;但它反对注释法学派,特别是反对以巴尔多鲁(1314~1357)为代表的后期注释法学派对罗马法的机械注释,甚至为了实用而曲解罗马法。人文主义法学派的创始人为意大利的A.阿尔恰托(1492~1550),代表人还有法国的J.居雅斯(1522~1590)、德国的U.察修斯(1461~1535)和法国的G.比代(1467~1540)等。他们要求将罗马法作为历史现象而不是作为现行法规进行研究,要求从注释法学派、甚至从查士丁尼(527~565在位)时代编纂者对罗马法的曲解中解放出来,用一种历史的、比较的方法,即根据罗马法当时的历史条件或对罗马法原文的比较方法来研究罗马法。这一派别旨在恢复作为古代文化之一的罗马法的本来面目,并通过人们对罗马法的理性知识的进一步增长,来改革中世纪后期司法实践中的弊端。随着注释法学派和人文主义法学派对罗马法的研究和传播,罗马法在西欧大陆和中欧大为普及,成为与各种地方法、教会法相并行的普通法。
  
  阿尔恰托出生于意大利米兰,曾在意大利帕维亚大学和博洛尼亚大学学习法律。他在学生时代就发表了《评查士丁尼法典后三卷》一书。该法典共12卷,前9卷与司法实践联系密切,曾长期被误认为是法典的主要部分,而主要涉及公法并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后三卷则长期被忽视。阿尔恰托大学毕业后,于1514年在米兰任律师,1518年任法国阿维尼翁大学教授,1529~1535年在法国人文主义法学基地布尔日大学执教,晚年又回意大利。他与尼德兰的著名人文主义者D.埃拉斯穆斯(约1469~1536)和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T.莫尔(1478~1535)交往甚密。居雅斯生在法国图卢兹,曾长期在布尔日大学执教,著作甚多。他主要是研究罗马法的来源,最重要的著作是对罗马法学家A.帕皮尼安(见罗马法学)的《评帕皮尼安》,而以对其第28卷的评论和改正最为出名。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