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1)  the problem of teacher's psychology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2)  mental health problems
心理健康问题
1.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overal status quo of mental health problems in prim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happening rate of some mental problems and their mental health problems of different years ,sex,grades and different degrees.
文章介绍了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总体情况,单个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不同年代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变化,以及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和特定群体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2.
It points out the features and causes of their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s well as the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本研究运用文献法、调查法、比较法,就转型时期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现状、心理健康问题特点、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化解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等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并对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之自我教育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
3)  Mental health problem
心理健康问题
1.
However,because of conflicts between the political instructors professional role and their competence,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work and the reality of society,their four mental health problems of loathing,frustration,anxiety and confusion have arisen.
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在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职业角色与自身素质、工作性质特征、社会现实等方面的冲突,使高校辅导员产生了厌烦、焦虑、困惑、挫败等心理健康问题。
2.
Owing to the particularity of high vocational education,there exist some particular mental health problems for high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such us overabundant inferiority,anxiety,puzzle,and depression,which make students have a serious mental-close tendency.
由于高职教育的特殊性,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过于自卑、过于焦虑、过于困惑与过于抑郁的特殊性,这些问题又使得高职学生具有相对严重的心理闭锁倾向,传统的以团体辅导为主的心理咨询方式显得效果不佳,而以内隐性、自主化为主要特征的图书治疗日益重要,应该从加强宣传、培训人员、分类导读、强化图书馆的人本管理角度进行应对。
3.
This article combines theoretical and positivism methods which includes document survey, educational investigation, mental measurement, case study, interview, and summarizing the experience to research the mental health condition, the causes of mental health problem, and the strategies improving mental health of university teachers.
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教育调查法、心理测量法、个案研究法、访谈法和经验总结法等方法,就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状况、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增进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等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
4)  psychological health problem
心理健康问题
1.
Simple Discussion on Impoverished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Problem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Reform;
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浅析
2.
Aiming at the normal psychological health problems of graduates,such as enforcement、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anziety;depression and so on,the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problems.
针对高校毕业生中常见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等几个方面心理问题,系统论述毕业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要通过开展毕业生心理健康测评;加强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充分发挥二、三级心理健康网络体系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对毕业生进行专门的就业指导教育等对策,达到解决毕业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目的。
5)  psychological health problems
心理健康问题
1.
During the period of social reform there exist varied psychological health problems among teachers in the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still receiving little attention but deserving systematic research.
社会转型时期 ,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但未引起足够重视 ,更为对其作系统研究与探讨。
6)  psychological problems
心理健康问题
1.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mainly refer to the unhealthy mentalities of mental conflicts, confusions, frustrations and vexations which may cause many troubles in their study and life and produce conflicts between them and our society.
高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问题、人际关系、个性心理和成长发育四个方面。
2.
Students in divorced families must have experienced more changeable social relation and more severe psychological changes than what other students must have done, and probably have mor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尽管随着年龄的增长,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调节能力能够逐年增强,但即使到了大学阶段,也是难以消除单亲给他们带来的积累性消极影响,相反,随着自我意识的提高和新的心理冲突的发生,常常还会使心理健康危机问题显得更为严重。
补充资料:教师心理
      研究教师的心理特点以及教师工作中的心理学问题。它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部分。教师是教育者,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心理品质和言行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重大影响。因此,教师除了应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特别是教育科学的知识和教育艺术外,还必须具备适合教师工作需要的心理特点。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是教师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教师的心理特点 教育教学实践要求教师在情感、意志、兴趣、能力等方面形成独特的特点,具备这种适合工作需要的心理特点,是其工作成功的重要保证。
  
  教师的情感特点:①对教育事业和对学生的热爱。这种对工作和受教育者的热爱,是教师诲人不倦的动力,同时也是感动学生使其乐于接受教育的力量。这就是《学记》中说的,"亲其师","信其道"。②教师对所??学科的热爱,可以使讲述富于情感色彩,从而激发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使其能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③教师深刻而正确的道德感、美感、理智感,对于培养学生相应的情感,也有重大影响。
  
  教师的意志特点:①完成教育任务有明确的目的性、果断性和坚定性,这是教师动员自己全部力量以克服工作困难的内部条件,也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直接影响学生的内在力量。②教师的沉着、自制、耐心和毅力,会影响教师工作的成败,也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意志品质的锻炼。教师的意志品质不仅为提高自己和顺利地进行教育工作所必需,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教师的兴趣特点:凡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教育学生的工作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需要,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对教育、教学的兴趣,是他们自觉地献身教育事业、创造性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动力。教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对所授学科和教学法的研究兴趣是教师兴趣的中心。
  
  教师的能力特点:全面掌握和善于运用教材的能力;善于口语和书面的表达能力;善于了解学生的个性和学习情况以及因材施教的能力;善于组织领导课外活动的能力;善于独立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估计教育后果的想象力;善于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能力等,都是教师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
  
  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要成员,师生关系也最密切。在这个关系中,教师是主要方面,他们通过教学和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来影响学生。但是,教师在影响学生的过程中,也受到学生的影响。"教学相长"就是师生相互影响的一个方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教师的自我了解与了解学生。教师善于了解自己和了解学生,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做好教育工作。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公认,了解学生,给学生作心理鉴定,是因材施教的心理依据,教师了解自己是自我教育的依据。教师往往对学生心理的复杂性感到惊讶,但是忘记了自己心理的复杂性。教师需要了解自己,就像他们需要了解他们的学生心理同样重要。教师和学生处在同一社会环境中,因此师生在认识情感和性格方面有相似之处。教师如果不了解这方面情况,就不能将心比心,体贴入微,搞好师生关系;但是师生由于文化水平不同,任务不同,年龄经历不同,所以在认识情感、兴趣、性格等方面也有差异。教师如果不了解这一方面情况,也可能盲目地以己之心度学生之心,搞坏师生关系。能深刻了解自己的教师,才能深刻地了解学生。德国教育家F.A.W.第斯多惠说:"只有当你不断地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这话是对的。
  
  ②尊师爱生。师生关系是社会的制度和人际关系在学校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封建社会的师生关系是师道尊严,教师有绝对权威,对学生可任意赏罚,学生只能绝对服从。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的关系是金钱关系,师生关系也受到"金钱关系"、"雇佣关系"、"知识商品化"的影响。社会主义的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尊师爱生的新型师生关系。尊师与爱生是密切联系互相促进的。教师受到学生的尊敬,就会产生教育工作的光荣感,从而更加热爱学生和教育事业,更加自励,处处身教言教,成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榜样。而学生受到有威信的教师的关怀,就会更尊敬教师,努力学习教师传授的知识,仿效教师的优良品德和行为,从而更健康地成长。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证明,教师热爱学生,对他们抱有良好"期望",可以产生积极的效应。R.罗森塔尔等人对小学各年级学生进行了"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将平日受教师歧视的贫穷家庭的儿童挑选出来,告诉教师:这些儿童未来大有提高的可能性。实际上,这些儿童的挑选并非根据智能测验,而是随机抽取的。可是,一个学期之后再次进行的测验表明,他们的智能测验成绩真的提高了。罗森塔尔认为这个结果是从任课教师的期望中产生的,即由于教师对儿童的期望不同,导致对儿童施加影响的态度方法的不同,因而教学效果也就大不一样。
  
  ③教师的"学生观"和学生的"教师观",也是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教师的"学生观"大概可分为两类:有些教师心目中的学生,不管聪明的、笨拙的、听话的、顽皮的都是可爱的,没有不可教育好的学生。他们以满腔的热情,坚强的意志,不断提高教育艺术,把学生教育好。相反,有些教师的"学生观",则片面地认为学生中调皮捣乱的多,愚笨的多,不可教育的多。所以他们处处与学生相悖而行,师生关系紧张。他们体会不到尊师爱生的乐趣,对教育好学生也丧失了信心。教师的"学生观"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教育效果,每个教师应分析自己的"学生观"。学生的"教师观"往往是教师的"学生观"的反映。正确的"学生观"是教师爱生的基础,而正确的"教师观"则是学生尊师的基础。学生尊敬教师,是"向师性"的反映,但它不能代表学生的"教师观"。学生的"教师观"很复杂,如果教师把学生的"教师观"简单化为两个极端:"尊师心理"或"轻师心理", 就必然导致对学生工作的简单化,不能因材施教。教师不仅应有正确的"学生观",而且也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教师观"。 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观"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
  
  ④教师的作风也会影响师生关系。教师的民主作风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有些教师不研究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努力,而盲目地追求个人权威。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顾自己的要求是否符合教育原则,是否妨碍儿童的身心发展,而一味要求学生听从。他们任意奖惩学生,只注意表面的秩序和高分,使学生心理上受到压抑,不敢反映意见,形成对教师表面尊敬、内心怨恨的局面。这是最坏的师生关系。有的心理学家进行过调查研究:学生们公认"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有民主作风的教师"。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发扬民主作风,不仅得到学生的赞许,也会促进学生自觉地学习。
  
  教师的威信 教师的威信是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教育家很重视教师威信的作用。首先是对教育效果的影响。学生对有威信的教师教的课,认真学习;对他的教导,言听计从。因此,有威信的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自然就高。学生对那些没有威信的教师持轻蔑的态度和抵触情绪,不愿向他学习。所以,这样的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自然难以提高。教师威信的形成取决于多种因素:社会教育行政机关、学校领导、家长对教师的态度固然有影响,但教师本身具备应有的条件,才是建立教师威信的决定因素。高尚的道德品质、渊博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是教师获得威信的基本条件。教师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热爱和关心学生等,对教师获得威信也有一定的影响。此外,教师给学生的第一次印象,对树立教师威信也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和学生初次见面,特别上最初几堂课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往往是非常深刻的。因为在这个时候,学生特别敏感,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引起高度注意。所以,教师在上最初几堂课时,重要的是应该表现出高超的教学艺术,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亲切,对于他们的学习是不可缺少的人。如果教师开始上课就表现出惶惑不安,没有信心,过于激动,语无伦次或举止呆板,精神不振,就会使学生失望。所以,教师应力求一开始就给学生一个可亲可敬的良好印象,在学生心目中建立初步威信。
  
  

参考书目
   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0。
   〔美〕H.C.林格伦著, 章志光等译:《课堂教育心理学》,云南人民出版社,昆明,1983。
   〔日〕大桥正夫编:《教育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1980。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