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海关行政法治
1)  rule of law in the customs administration
海关行政法治
2)  customs administrative legislation
海关行政立法
1.
WTO is to exert an overall and profound influence to our customs work after the entry, which customs administrative legislation will first being affected.
加入WTO后对海关工作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 ,首当其冲的是海关行政立法工作。
3)  customs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海关行政执法
4)  Rule of Administrative Law
行政法治
1.
It does not conflict with rule of administrative law and, on the contrary, pushes forward the transition of rule of administrative law from form to substance.
行政合同的出现是政府职能的扩大对行政权机动性和行政手段多样性的内在要求,其在本质上并不违背行政法治,与“行政法治”是一种互补、互动的关系,推动着行政法治由形式意义向实质意义发展。
2.
In the course of realizing the rule of administrative law, we should make clearer orientation of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 then set up an efficient system to supervise and control its practice, thus secure its smooth implementation.
也应认识到弹性和灵活性很强的行政自由裁量权是一把双刃剑,在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过程中要明确其与行政法治的关系,建立起一套健全的机制规范、监督和控制自由裁量权,保障其良性运作。
5)  Administration by Law
行政法治
1.
In China,under the blueprint of building the rule of law,the administration by law is going without saying to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it.
我国在建设法治国家的宏伟蓝图下,行政法治理所当然地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弄清行政法治的内涵、要求和制约因素至关重要。
2.
We are confronted with defects and shortcomings on concept and system in establishing administration by law.
依法行政是我国行政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但存在着概念上的局限性,行政法治包含了比依法行政更为丰富的内涵。
6)  Administrative Law
行政法治
1.
Benevolent: Necessary Complement to Administrative Law;
德政:行政法治的必要补充
2.
This thesis discusses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of administrative law of our country from four aspects: politics,economy,culture and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文章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等四个方面探讨了我国行政法治的运行环境。
3.
The administrative law regulates the interests between the public and the private.
行政法以一定层次的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关系为基础和调整对象,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社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内在的出现过法治形态,行政法的制定和实施起步晚,目前我国正在实现行政法治模式的路上,本文通过对甘肃省正宁县行政法治现状地客观评价,明确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培育和完善现代市场经济,让民众相信"法治"和增强公职人员执法观念,正确处理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构固民族法治精神等措施。
补充资料:关于防止、调查和惩处违犯海关法罪实行行政互助的国际公约
  《关于防止、调查和惩处违犯海关法罪实行行政互助的国际公约》(InternationalConventiononMutualAdministrativeAssistanceforthePrevention,InvestigationandRepressionofCustomsOffences),又称《内罗毕公约》,1977年6月9日海关合作理事会于肯尼亚内罗毕召开的第49/50届年会上通过,1980年5月21日正式生效。
  《内罗毕公约》缔约国的各方,考虑到违反海关法罪,对各国的经济、社会和财政利益,以及贸易界的合法利益均有危害;为此,通过国际公约加强各国海关间的合作,更为有效地控制违反海关法的活动。
  《内罗毕公约》由主约和附约构成。主约共6章23条。其主要内容包括:前言;第1章,定义;第2章,公约的适用范围;第3章,关于协助的总则;第4章,杂则;第5章,理事会及其常设技术委员会的职责;第6章,附则。附约共11个,分别涉及海关执行行政互助的某一方面,包括征税、管理、监视、调查、司法、情报汇总、查禁麻醉品和精神药物以及查禁艺术品、古董和其他文物走私等。该公约规定:1、实行本公约所必要的行政条款和附约所规定互相给予的行政协助。2、此种互助不应扩大到要求代缔约一方逮捕人犯,或追征关税、国内税、规费、罚金或其他费用。3、如缔约一方认为,请求给予的协助将侵犯该国的主权、安全或其他重大国家利益,或损害该国公司企业的合法商业利益,它可以拒绝提供协助,或仅在一定条件或规定下给予协助。4、为实施公约的管理和发展,设立常设委员会,在理事会授权下进行工作。
  《内罗毕公约》对直接涉及的内容作了明确的界定。如,“海关法”是指各国海关总局实施或主管的关于货物进出口或转运的一切法令或规章;“违反海关法罪”是指任何已遂或未遂的违反海关法的罪行;“瞒骗海关偷漏关税罪”是指欺骗海关藉以逃避全部或部分进出口税费,或逃避海关法的禁止或限制规定,或藉以谋取任何非法利益等违反海关法罪;“走私”是指以隐秘方法偷运货物越过海关边境的瞒骗偷漏罪;“进出口各税”是指在货物进出口时或因与货物进出口有关所征收的关税以及其他税费,如国内税、规费或其他费用,但不包括数额与所供劳务成本相当的费用;“人”是指除上下文另有规定者外,兼指自然人和法人。
  对于暂时没有条件实行行政互助公约中所规定的国家,只须接受至少一个附约即可成为该公约的缔约方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