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庭院楼台意象
1)  courtyard and balcony imagery
庭院楼台意象
1.
In many poetic works with male persons as the emotional hero, the courtyard and balcony imagery reflects the intelligentsia and officialdom s .
从文化诗学的观点来看,五代、北宋词中大量存在的“庭院楼台”意象,深刻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女性的一种典型状况:她们生活在狭小封闭的世界,与真正的大自然和纷繁的社会隔离;在以男性为抒情主人公的作品中,庭院楼台意象则反映了士大夫文人拟身女子、侍君如妾的地位和人格意识上“向内转”的特有的历史内涵;联系中国诗歌史,这种情形凸现得更为清楚。
2)  The Nonfigurative Yard
抽象庭院
3)  song prostitute poems
楼意象词
1.
From the building imago of song prostitute poems,we can see clearly of the create motivations,including drinking responsorial,Singing and dancing amuses a visitor,describing the sorrow of parting,expressing emotion,showing wisdom,Showing a talent and skill.
从歌妓的楼意象词中,明显可以看出她们佑酒唱和、歌舞娱客,抒写别绪、表达情感,展示智慧、表现才艺之创作动机和言不由衷的矫情、别后相思的真情、抒怀言志的悲叹之爱恨情愁。
4)  The images of high pavilion
高楼意象
5)  family image
家庭意象
1.
The Shaking Pyramid ——Two family images of female poems in the new period;
动摇的金字塔——新时期女性诗歌中的两个家庭意象
6)  image of platform
高台意象
补充资料:踏莎行·夜月楼台
踏莎行·夜月楼台
踏莎行·夜月楼台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

笑吟吟地人来去。

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

问他有甚堪悲处?

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作者】:辛弃疾 【朝代】:南宋 【体裁】:词

【格律】:○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

●●○○,○○●▲

笑吟吟地人来去。

●⊙⊙●○○▲

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

●●●○,○○○▲

问他有甚堪悲处?

●○●●○○▲

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

==前言==:

词作于绍熙元年庚戌(1190)八月十七日夜。辛弃疾在上饶的带湖别墅--篆冈,词就是在这次吟赏秋月的便宴上即兴写成的。

==赏析==:

上片写带湖秋夜的幽美景色,见出秋色之可爱,说明古人悲愁没有多少理由。“夜月楼台,秋香院宇”二句对起,以工整清丽的句式描绘出迷人的夜景:在清凉幽静的篆冈,秋月映照着树木荫蔽的楼台,秋花在庭院里散发着扑鼻的幽香。第三句“笑吟吟地人来去”,转写景中之人,十分浑然一体。

这七字除了一个名词“人”之外,全用动词与副词,衬以一个结构助词“地”,使得人物动态活灵活现,欢乐之状跃然纸上。秋景是如此令词人和他的宾客们赏心悦目,他不禁要想,为什么自古以来总有些人,一到秋天就悲悲戚戚呢?当年宋玉大发悲秋之情,究竟为的什么?

上片末二句:“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用设问的方式否定了一般文人见秋即悲的孱弱之情。辛弃疾这里不过是聊将宋玉代指历来悲秋的文人,以助自己抒情的笔势,这是对古事的活用。由这两句的语意看来,悲秋似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只有敞开胸怀,纵情吟赏秋色才是通达的啰!每个读者初读到此,情不自禁地产生这样的联想,而顺着作者这个表面的语调和逻辑继续阅读下去,思考下去。

下片头三句“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仍故意延伸上片否定悲秋的意脉,把秋天写得更使人留恋。在上片“是谁秋到便凄凉”一个问句之后,作者又在下片着力地加上了一个意思更明显的反问,把自己本欲肯定的东西故意推到了否定的边缘。

末二句突然作了一个笔力千钧的反跌:“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这一反跌,跌出了本词悲秋的主题思想,把上面大部分篇幅所极力渲染的“不必悲”、“有甚悲”等意思全盘推翻了。到此人们方知,一代豪杰辛弃疾也是在暗中悲秋的。他悲秋的理由是,重阳节快来了,那凄冷的风风雨雨将会破坏人们的幸福和安宁。

==话外音==:

辛弃疾之所谓“风雨”,一语双关,既指自然气候,也暗喻政治形势之险恶。稼轩作此词时,国势极弱,国运日衰,而向来北兵也习惯于在秋高马肥时对南朝用兵,远的不说,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率三十二路军攻宋之役,就是在九月份发动的。鉴于历史的教训,闲居带湖的辛弃疾在密切注视政坛情况变化时,不会不想到边塞的情况。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