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哈克贝里·费恩》
1)  The Adventure of Huckleberry Finn
《哈克贝里·费恩》
2)  Huckleberry Finn
哈克贝利·费恩
1.
By presenting the different Chinese versions of Mark Twin s "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phenomenon of multi - translations of the same titles of some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ry works.
本文从分析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汉译书名着手,论述英美文学名著重译多书名与译者、出版社等关系,并指出译者、出版编辑及有关部门如何避免译本多书名现象,还论及译本多书名对图书馆各部门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如何在译本多书名情况下做好采购、分编、流通、检索工作。
2.
Mark Twain s novel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gives a true and vivid picture of the American social evils before the American Civil War, criticizes and exposes the crimes of slavery and racial discrimination, satirizes the hypocrisy of the religion and clearly embodies the writer s democratic ideal.
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部小说真实描绘了南北战争前美国社会的丑恶面貌,批判揭露了蓄奴制和种族歧视的罪恶,讽刺了宗教的虚伪,鲜明地体现了作家的民主理想。
3.
Mark Twain, one of the greatest representatives of American Realism, is best-known as the author of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1885)是公认的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它集中表现出作者各个方面的艺术才华,塑造的人物令人难忘,在现实主义的真实刻画与浪漫主义的抒情遐想两者的结合上,在运用日常口语进行写作上,它都达到了美国小说前所未有的高度。
3)  Adventure of Huckleberry Finn
《哈克.费恩》
4)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5)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1.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as Seen from Its Language;
从语言层面看《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艺术特色
2.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两个中译本对比赏析
3.
A New Critical Reading of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新批评解读
6)  It's only Huck Finn!"
是哈克-费恩呀
补充资料:贝恩哈特,S.
      法国女演员。在巴黎国立戏剧学院学习时获悲剧及喜剧表演两个二等奖。1862年进入法兰西喜剧院。离去后,先在巴黎一些商业性剧院演戏,又去西班牙巡回演出,然后进入巴黎奥德翁剧院。1874年,贝恩哈特重返法兰西喜剧院,成为台柱。此后,她先后去美国和欧洲不少国家演出,都受到热烈欢迎。她在将近50岁时买下复兴剧院,但因健康原因,失去了她原有的传奇性的洒脱体态。她为了弥补生理缺陷,在服装上进行改革,继续使广大观众为之倾倒。1899年,她买下国际剧院,改建成萨拉·贝恩哈特剧院。到了暮年,身患重病,瘸了一条腿,但仍坚持演出。1914年重演《茶花女》后,告别舞台。
  
  1872年,贝恩哈特在奥德翁连演103场 V.雨果名剧《吕伊·布拉斯》,为当年巴黎剧坛一件大事。雨果亲临观剧,称赞她为"金嗓子"。她独特的发声和嗓音风靡了整整一代观众。她的声音富有音乐感,台词念白有时类似吟诵,音色高亢,铿锵有力。她往往从齿尖吐字,有独到的台词功夫。1874年重返法兰西喜剧院后,和著名男演员穆内-絮利合作,以自己不寻常的演技成为雨果戏剧的出色解释者。她和穆内-絮利于 1880年重演的《爱尔那尼》,可以视为19世纪下半叶法国表演艺术的代表作。在复兴剧院,她以诗情洋溢的表演,饰演了一系列优秀古典剧目,在《淮德拉》、《贝蕾妮丝》的演出中,再现了剧作者J.拉辛对女性的赞美。贝恩哈特还是后期浪漫主义代表作家E.罗斯丹剧作的优秀体现者,她先后首演了罗斯丹的诗剧《远方公主》和《撒马利亚女人》。她在萨拉·贝恩哈特剧院演出了小仲马的《茶花女》,首演了罗斯丹的诗剧《雏鹰》,重演了她早年饰演过的《哈姆雷特》,还首演了以往一贯被视为不能搬上舞台的浪漫主义诗人A.de缪塞的诗剧《坏小子洛朗梭》。在这3部诗剧里,她都反串小生,饰演主角,成为她不朽的艺术表演杰作。
  
  
  在当时法国剧坛上,贝恩哈特的表演风格被视为是"现代"的。她不仅在戏剧表演上有高深造诣,而且喜好绘画雕刻。她广泛结交文人、画家与音乐家,印象派绘画和文艺思潮对她不无影响。她也受到巴黎诗人艺术家的衷心爱戴,1896年12月曾举办规模盛大的"萨拉·贝恩哈特日",使她的荣誉达于高峰。贝恩哈特被公认为19世纪末叶最杰出的演员。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