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墓头回
1)  ixeritis
墓头回
1.
Therapeutic 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ixeritis in the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墓头回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与机制
2.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ytokine secretion of umbilical cord blood stromal cells in- duced by ixeritis aqueous extractives.
目的研究墓头回与基质细胞共培养后对基质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2)  radix patriniae heterophylla glucoside tablets
墓头回总甙
1.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radix patriniae heterophylla glucoside tablets on colorectal cancer and its synergism with chemotherapy.
目的 观察墓头回总甙片治疗大肠癌的临床效果及配合化疗的增效减毒作用。
3)  Mutouhui extracts
墓头回提取液
1.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Mutouhui extracts on hemorheology of U14 cervical cancer mice.
目的观察墓头回提取液对荷U14宫颈癌小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4)  the head's direction of Tomb
墓葬头向
5)  Memoires d outre tombe
《墓外回忆录》
1.
In his masterpiece Memoires d outre tombe, the me and the author are filling the time and the space so broadly and deeply that around him, a new mistery is built.
在他的主要著作《墓外回忆录》中,自我与时空交织在一起,在四周形成了新的神秘世界。
6)  Yangfutou tombs
羊甫头墓地
1.
An analytical study of bronzes unearthed at Yangfutou tombs in Kunming;
昆明羊甫头墓地出土青铜器的分析研究
补充资料:墓头回
【通用名称】
墓头回
【其他名称】
墓头回 (《纲目》)
【异名】
墓头灰(《山西中药志》),箭头风(《广西中药志》)。
【来源】
为败酱科植物异叶败酱、糙叶败酱的根。
【植物形态】
①异叶败酱 多年生草本,高达1.5米。茎圆柱形,节明显,幼枝被短毛。单叶对生;茎基部的叶较大,阔卵圆形至卵圆形,长13~20厘米,宽7~8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而下延,边缘具钝锯齿,基部往往羽状全裂,裂片1~2对,倒卵状披针形,上部的叶3裂,两侧裂片长卵形,中央裂片卵形;无叶柄。圆锥状聚伞花序生于枝顶及叶腋;花序轴被白色短柔毛;苞片披针形,小苞片近肾形,淡绿色;花小,两性,黄色;萼管与子房壁合生;花冠钟状,裂片5,卵形;雄蕊4,花药2室:子房下位,8室,花柱1枚,柱头头状。果实为不开裂的干果,小苞片增大成翅状,膜质,近圆形,种子1粒。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广西等地。 ②糙叶败酱 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茎丛生,茎上部多分枝,分枝处有节纹。叶对生;革质,羽状分裂,裂片倒披针形、狭披针形或长圆形,有牙齿,顶端裂片较侧裂片略大,叶缘及叶面被毛。聚伞花序顶生,呈伞房状排列;花轴及花梗上生细毛;苞片狭窄,寓生;花小,黄色,花冠合瓣,5裂;雄蕊4;子房3室,柱头头状。果实翅状,卵形或近圆形,扁薄如纸,直径约6毫米,有网纹,种子位于中央。 野生于墓地及荒地边。分布河南、河北、山西及东北等地。
【采集】
秋季采挖,去净茎苗及泥土,晒干。
【药材】
①异叶败酱的干燥根圆柱形,有分枝,表面黄褐色,有细纵皱纹及圆点状的支根痕,有时有瘤状突起。质硬,折断面黄白色,呈破裂状,横切面射线细。 产于山西,河北、广西。 ②糙叶败酱的干燥根呈不规则的圆柱形,长短不一,径约1~1.5厘米。外皮棕褐色或棕黑色,皱缩易剥落,剥去外皮后呈土黄色。体轻质松,断面呈放射状裂纹,外层为黄棕色的环状纹。有特殊的缬草样臭气,味稍苦。以条长、肥实、色棕褐者为佳。 产于山西、河南、河北等地。 江苏所用的墓头回为菊科植物苦荬采的干燥全草。茎细圆柱形,外表青黄色至青紫色。质硬而脆,断面髓部类白色。叶皱缩,绿黄色至枯黄色。顶生黄色头状花序。参见"苦荬菜"条。
【药理作用】
墓头回制剂经初步试验,对艾氏癌细胞在试管内有抑制及伤害作用;给患有艾氏腹水癌小鼠口服,给艾氏实体癌小鼠腹腔注射或皮下注射此制剂,也有一定疗效。
【性味】
《广西中药志》:"味辛,性温。"
【归经】
《广西中药志》:"入心、肝二经。"
【功用主治】
治温疟,妇女崩中,赤白带下,跌打损伤。 ①《本草原始》:"治伤寒,温疟。" ②《河南中药手册》:"洗脚,治脚痛。" ③《山西中药志》:"敛肝燥湿,止血。治妇人髋疽,赤白带下。" ④《广西中药志》:"祛瘀,消肿。治跌打。"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2~3钱。外用:煎水洗。
【选方】
治崩中,赤白带下:墓头回一把,酒水各半盏,新红花一捻,煎七分,卧时温服。日近者一服,久则三服。(《董炳集验方》)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