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淬火薄壁工件
1)  Thin wall quenching parts
淬火薄壁工件
2)  quenching workpiece
淬火工件
3)  thin-walled workpiece
薄壁工件
4)  shell-hardening
薄壳淬火
1.
Form board made of 65Mn steel after shell-hardening, the structures of martensite in the surface layer and perlite and ferrite in the core are obtained.
 采用薄壳淬火工艺对65Mn钢制垫板进行处理,可得到表层以孪晶马氏体为主,过渡层出现马氏体、残余奥氏体、贝氏体和细珠光体复合组织,靠近心部为少量贝氏体、细珠光体、珠光体加少量铁素体,而心部为细珠光体、珠光体加铁素体的组织,使表面强度与中心韧性得以良好配合。
5)  thin-walled cylindrical workpiece
薄壁圆筒工件
1.
By using axisymmetric thin-shell theory in plastic forming theories of metal, stresses are analyzed during the stamping-necking process of rotating ellipsoidal surface type in thin-walled cylindrical workpiece, and the relation is put forward between longitudinal stress in the necking section of such workpiece and other parameters when necking coefficient k≥0.
应用金属塑性成形理论中的轴对称薄壳理论 ,对薄壁圆筒工件旋转椭球面型冲压缩口成形过程的应力进行了分析 ,得出了缩口系数k≥ 0 71时此类工件缩口段经向应力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其他参数之间的关系 ,推出了这种情况下工件最大轴向压应力及缩口力的计算公式 ,为工艺设计人员研究、制定相应缩口工艺提供了依据。
6)  thin-wall round workpiece
薄壁回转工件
1.
This paper advances the calculating method and formulas of blank diameter of thin-wall round workpiece with arbitrary shape generator under conventional spinning process,which provides evidence and assistance for actual calculation in workshop.
提出了母线为任意形状的薄壁回转工件在普通旋压加工中毛坯直径的计算方法与公式 ,为生产现场进行实际计算提供了依据和帮
补充资料:淬火裂纹和非淬火裂纹的特征及实例分析

淬火裂纹是指在淬火过程中或在淬火后的室温放置过程中产生的裂纹。后者又叫时效裂纹。造成淬火开裂的原因很多,在分析淬火裂纹时,应根据裂纹特征加以区分。


一、淬火裂纹的特征


在淬火过程中,当淬火产生的巨大应力大于材料本身的强度时,便会导致裂纹产生。淬火裂纹往往是在马氏体转变开始进行后不久产生的,裂纹的分布则没有一定的规律,但一般容易在工件的棱角槽口、截面突变处形成。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淬火开裂,可能是沿晶开裂,也可能是穿晶开裂;有的呈放射状,也有的呈单独线条状或呈网状。


因在马氏体转变区的冷却过快而引起的淬火裂纹,往往是穿晶分布,而且裂纹较直,周围没有分枝的小裂纹。


因淬火加热温度过高而引起的淬火裂纹,都是沿晶分布,裂纹尾端尖细,并呈现过热特征:结构钢中可观察到粗针状马氏体;工具钢中可观察到共晶或角状碳化物。


表面脱碳的高碳钢工件,淬火后容易形成网状裂纹。这是因为,表面脱碳层在淬火冷却时的体积胀大比未脱碳的心部小,表面材料受心部膨胀的作用而被拉裂呈网状。


二、非淬火裂纹的特征


淬火后发生的裂纹,不一定都是淬火所造成的,一般可根据下面的特征来区分。


淬火后发现的裂纹,如果裂纹两侧有氧化脱碳现象,则可以肯定裂纹在淬火之前就已经存在。淬火冷却过程中,只有当马氏体转变量达到一定数量时,裂纹才有可能形成。与此相对应的温度,大约在250℃以下。在这样的低温下,即使产生了裂纹,裂纹两侧也不会发生脱碳和出现明显氧化。所以,有氧化脱碳现象的裂纹是非淬火裂纹。


如果裂纹在淬火前已经存在,又不与表面相通,这样的内部裂纹虽不会产生氧化脱碳,但裂纹的线条显得柔软,尾端圆秃,也容易与淬火裂纹的线条刚健有力,尾端尖细的特征区别开来。


三、实例分析


实例一:


40Cr钢制成的转子轴,经锻造、淬火后发现裂纹。裂纹两侧有氧化迹象,经金相检验,裂纹两侧存在脱碳层,而且裂纹两侧的铁素体呈较大的柱状晶粒,其晶界与裂纹大致垂直。结论:裂纹是在锻造时形成的非淬火裂纹。


当工件在锻造过程中形成裂纹时,淬火加热即引起裂纹两侧氧化脱碳。随着脱碳过程的进行,裂纹两侧的碳含量降低,铁索体晶粒开始生核。当沿裂纹两侧生核的铁素体晶粒长大到彼此接触后,便向离裂纹两侧较远的基体方向生长。由于裂纹两侧在脱碳过程中碳浓度的下降,也是由裂纹的开口部位向内部发展,因而为铁素体晶粒的不断长大提供了条件,故最终长大为晶界与裂纹相垂直的柱状晶体。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