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摩崖造像
1)  Statues [英]['stætju:]  [美]['stætʃʊ]
摩崖造像
1.
Study on Miniature Grottoes and Statues of Buddhism of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in Changzhi Region;
长治地区隋唐佛教小型石窟和摩崖造像研究
2)  Lɑshɑosi moyɑ zɑoxiɑng
拉梢寺摩崖造像
3)  Guangyuan Thousand-Buddha Cliffside Images
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
4)  the image creation of Capricorn
摩竭造像
5)  cliff [英][klɪf]  [美][klɪf]
摩崖
1.
Building technologies of cliff carving architecture in Bashu region;
巴蜀摩崖石刻建筑营造技术
6)  cliffside carvings
摩崖石刻
补充资料:南龛摩崖造像
      中国隋至宋代佛教造像。位于四川省巴中县城南 1公里化成山。现存龛窟133个,造像2100余尊。始凿于隋,多为唐代造像。此外,宋代2龛、清代2龛、民国时期5龛。最早的造像题记为唐开元二十八年 (740)。造像分布在云屏石、山门石、千佛岩、大佛洞、佛爷湾一带长约350米的崖壁上。以大佛洞最为集中。该石窟汇聚了佛教各教派的造像。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龛造像受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影响,融合了蜀地的民俗风情。第 107号龛三世佛为隋代造像风格,线条粗犷、气势豪放。释迦、迦叶、弥勒三佛皆着通肩直垂式大衣,袒怀露腹,面相扁平。唐代造像已经世俗化了,在艺术手法上富于写实,造像丰满健美、雍容华贵。其中佛像庄严肃穆;菩萨或肢体修长、亭亭玉立,或丰腴腻体、曲眉丰颐,弟子与世间和尚无异。第 116号西方净土变窟的天王像足穿草鞋,完全是蜀中民俗。南龛唐代造像在表现技法上注重质感和比例,形神兼备。龛窟中雕刻有多种建筑形象,屋形龛占很大的比例,龛楣雕饰了各种花草、灵兽图案及浮屠,同时用红、绿、蓝、白等天然颜料彩绘造像,烘托出富丽华美的气氛。不少龛内雕有楼阁、经幢,反映出唐代建筑风格。最大龛窟为103号毗卢遮那佛龛,高5米,坐佛通高4.45米(见图);最小龛72号双观音龛,规格30×40厘米。造像最多者为12号千佛龛;最少者为各观音单身龛。崖壁上尚存天宝十年 (751)、乾元二年(759)、会昌六年(846)、乾符四年(877) 等造像题记及历代妆修碑记、游记、其中有唐诗人杜甫于乾元二年 (759)游历该处时所题的《判府太中严公九日南山诗》,十分可贵。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