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古印度美术
1)  ancient Indian art
古印度美术
1.
Therefore, the ancient Indian arts focus on religious architec.
古印度美术极富特色,其特征形成受许多外部因素影响,通过对印度美术特色形成的牵制外因的探索,能一窥印度地理、气候、风俗等外部因素孕育的印度特色的美术风格。
2)  Indian art
印度美术
3)  Indian classicalism aesthetics
印度古典主义美学
4)  ancient India
古印度
1.
Manavadharmasastra was an agglomeration of ancient Indian scriptures,which made a con-crete explanation of the marriage law in the caste system.
摩奴法典是古印度一部集大成的经典,法典中具体阐释了种姓婚姻制度。
2.
The later VEDA eraf the ancient India was the era that the slavery had been established and reinforced.
古印度后吠陀时期是奴隶制确立巩固时期,社会各种主客观因素与历史时代的大背景促使《摩奴法典》的颁布。
3.
The Buddha Imaging of the Ancient India and its Origin;
相学与古印度的婆罗门教所宣扬的种姓制度一样存在久远,总结出了一套系统的规则以区定人的命运,高贵与平贱,慧悟与愚沌等。
5)  Ancient India
古代印度
1.
On Basic Spirits of Ancient Indian Eco-aesthetic
试论古代印度生态审美的基本精神
2.
A Study on the Unique Legal Ideas of Ancient India
古代印度法律思想独特性之探索
6)  art archaeology
美术考古
补充资料:印度河文明时期美术
      发祥于印度河流域,以哈拉帕与莫亨朱达罗两处遗址为代表的史前印度次大陆的都市文明时代(约公元前2300~前1750)的美术。从当地出土的建筑遗构、雕像、陶器、印章和装饰品等,可以大体看出这一时代美术方面的成就。
  
  哈拉帕遗址(今巴基斯坦旁遮普蒙哥马利县)与莫亨朱达罗遗址(今巴基斯坦信德省拉尔卡纳县),是分别于19世纪末叶和1922年前后被发现的。此后,印度次大陆的考古工作者又探明了近1000处哈拉帕文化遗址。这些遗址的出土文物,不仅类型极为相似,而且地域分布很广:北起喜马拉雅山麓,南至纳巴达河,西自伊朗的莫克兰海岸,东达恒河盆地。据推算,莫亨朱达罗居民最稠密时,曾达4万余人,哈拉帕的情形也大致相同。当时人们主要从事于农业和畜牧业生产,并掌握了纺织和制陶技术,具有发达的审美能力。
  
  城市建筑  印度河文明时期的美术创造,首先表现在城市建筑上。整个建筑规模都是按照城市的总体规划设计的。
  
  两处遗址,地基坚固,建筑整齐,南北大道宽9米以上,东西街道较窄,与之垂直交叉,街道之间的住宅区均有小巷相连。据考证,已用标准化的烧砖建造两三层高的房屋,设有浴室,水井和沟渠,庭院开朗,窗上装有赤陶或雪花石膏制成的格栅。与其他哈拉帕文化类型的遗址相对而言,这两座城市中最惹人注目和有特点的建筑,是居高临下的大城堡。莫亨朱达罗非常著名的大浴池,即位于城堡之内。其结构之复杂,设计之先进,堪称当时土木工程的一项伟大成就。该浴池长11.9米,宽7米,深1.9米,四周为双砖墙,敷以一层2.5厘米厚的沥青,然后再用砖砌一内壁,石膏灰泥接缝,以防渗水,池底白排水口倾斜,通白梁托拱形排水沟,布局十分合理。其用途,据认为可能与某种宗教斋沐仪式有关。城堡中其他一些比较主要的建筑物,尚有储藏粮食的大谷仓和作为行政中心的圆柱大厅。
  
  
  
   
  
  值得注意的是,大厅附室内曾发现石雕男座像和许多加工过的大石环,据此推测,该建筑物大概是用于举行宗教仪式的庙宇。
  
  雕塑  尽管这些遗址中出土的雕刻造像寥寥无几且多残损,但仅通过它们,也不难看出当时雕刻艺术在造型能力和表现技巧上所达到的水平,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雕刻,都具有优美的写实性。尤其是哈拉帕出土的一件石灰岩雕刻的裸体男舞蹈者的形象,高10厘米,体态自然谐调。虽然四肢已残,但舞动的优美姿势,已开启了而后印度教艺术中舞王湿婆神的先河。另一件著名的石灰岩雕刻,是出土于莫亨朱达罗的祭司胸像。高18厘米,鼻长唇厚,胡须整齐,用贝壳镶嵌的细长双眼,半睁半闭,似正沉缅于冥想之中。衣服上装饰着三叶纹样,由于这种图案在古代印度被认为是神圣的象征,所以一些学者称之为祭司。雕像风格古拙厚重,手法写实,为人们提供了印度河流域土著民族的相貌特征。哈拉帕文化的青铜雕像,最精采的是与祭司胸像同地出土的裸体舞女像,高14厘米。此像身段苗条,缀以颈饰和丰富的臂钏,右肘支起,置于腰际,左手持一容器,微倚在左腿一侧,神态安详自若,加上四肢的夸张增长,更见出女性的娇娆轻倩。
  
  
  
  
   
  
  印章  哈拉帕文化所遗留下来的数以千计的冻石印章,在印度史前美术中,独具特色,为研究当时的思想文化状况提供了大量可靠的实物资料(见印度河印章)。印章上刻有许多形象生动的浮雕,题材主要是描绘当时印度习见的动物,如瘤牛、犀牛、虎、象、羚羊等。有的还刻画着一些神怪形象,反映了作者们的丰富想像力。动物题材中,刻画最好的是牛。艺术家们用不同的线条,巧妙地表现出牛的筋骨和肌肉,造型浑厚有力,形象生动。印章上的装饰图案则有圈纹、丁纹、吉祥纹等。还有少数的人物形象,虽不及动物那样生动可爱,但已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莫亨朱达罗出土的《兽主印章》,中央刻画着一位头戴牛角冠的三面神人,盘膝坐于台上,周围环以犀、虎、象、水牛、鹿等动物,整个气氛,庄严肃穆,一般认为,这位神像,可能是"兽主",即后来印度教大神湿婆的称号之一。此外,原始的树神与蛇神形象在这些印章上也略见端倪。
  
  装饰品  哈拉帕文化中使人更感兴趣的,是那些小赤陶玩具、祭献用的小动物和塑像。它们都色泽鲜艳,造型美观,充分体现出作者对于塑造对象的敏锐观察力和表现力。譬如一件公牛小玩具,制造精巧,头颈能引线活动;还有一件小猴子,由操纵杆控制,可上下跳跃,状颇活泼。其他如虎、象、犀牛等小陶塑,都极为生动逼真。这些赤陶制品中,还包括众多的母神像和少数男神像,也说明那时已有宗教信仰。母神像有着丰硕的乳房,怀孕的大腹,以及怀抱小儿等形象,表达了对于生殖后嗣的祝愿。
  
  成熟时期的哈拉帕陶器,兼有实用和审美的双重价值。当时陶轮已被广泛使用,器皿大都由粉红和浅黄色坯体构成,质地坚固,装饰以红地黑花为主,品种有大型贮罐、滤器、托碗和高脚杯等,上面往往附有陶工的戳记和其他实用构件。
  
  
  
   
  
  哈拉帕陶器图案由简单平行的粗细不等的线条变化到复杂的图形,诸如方格网纹或重叠交环纹之类,上面偶尔还绘着牡牛、孔雀、菩提树叶以及游鱼和稚拙的人物形象。
  
  当时的家具造型和纺织图案,因未发现有任何实物,尚不太清楚。不过,从莫亨朱达罗的染房遗物和雕塑人物衣着的某些样式来观察,他们偏好色彩鲜艳或是刺绣印花的服装。
  
  作为生活装饰品的珠宝首饰,种类繁多,加工精致,其中不乏用玛瑙、红玉髓和青金石等稀有名贵宝石制造的上乘之品。
  
  据专家们考证,印度河文明的创造者,是从西部山麓迁徙到这一带来的达罗毗荼人。
  
  他们在创造自己的文明过程中,通过与西亚等地区的经济贸易往来,吸取和溶化了外来的文化,因而它的内容更加丰富多采。
  
  
  
  
  
  
  这一高度发达的文明于公元前1750年前后便基本结束了。至于它衰亡的原因,学术界基本上持两种观点:一是据古代《吠陀经》的记载,将其归咎于雅利安人的入侵;另一种则认为,这是由于阿拉伯沿岸地壳构造发生变化,破坏了该流域的整个生态系统造成的。
  
  究竟哪一种推论正确,古代印度河流域文化衰落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将有待于今后进一步从考古发掘中考察和对印章文字的解读研究中作出正确的结论。
  
  

参考书目
   涂厚善:《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文化》,商务印书馆,北京,1981。
   Roy C.Craven, A Concise History of Indiɑn Art,Praeger Publishers,Inc.,New York.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