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道家人格
1)  Taoist personality
道家人格
1.
This research expounds the notion of Taoist personality, discusses its structure, creates and writes a Taoist personality scale, and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oist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本研究提出了道家人格的概念,探讨了道家人格的结构,并编制了一份道家人格量表,同时对道家人格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2)  Taoists cultural personality
道家文化人格
1.
The universal ambit of Li Bai Taoists cultural personality has surpassed original Taoists philosophy ontological.
人格本体与自然本体同一的宇宙本体论哲学是李白道家文化人格的思想基础。
3)  Taoist personality scale
道家人格量表
1.
This research expounds the notion of Taoist personality, discusses its structure, creates and writes a Taoist personality scale, and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oist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本研究提出了道家人格的概念,探讨了道家人格的结构,并编制了一份道家人格量表,同时对道家人格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4)  entrepreneur moral quality
企业家道德人格
1.
If we ll build entrepreneur moral quality, it is the first step for us to definitude the meaning of en.
要建构企业家的道德人格,首先要明确企业家道德人格的涵义。
5)  Confucian personality
儒家人格
1.
By analyzing this image, the paper attempts to reveal this aesthetic feature and the connotations of his Confucian personality.
当今时代,要求我们运用唯物主义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扬弃”地对待儒家人格理念。
2.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Metaphysics under the Confucianism s background is essentially the metaphysicization of the Confucian personality.
本文从人格理论及实践的角度研究魏晋玄学与儒学的关系 ,认为儒学背景下的玄学发生及演进实质上是儒家人格的玄学化。
3.
The classical writings in the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xtbooks contain much Confucian personality ideology that can be drawn on as excellent materials for quality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s.
中学语文教材所选录的古典诗文之中,包蕴着丰富的儒家人格思想,是我们今天对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极好的思想资源及精神营养。
6)  Buddhism personality
佛家人格
补充资料:道家军事思想


道家军事思想
Taoist military thought

曰Qo〕IQ)unshiht)争策道家军事思想SIXIang霭雳蕙鹭 (Taolst面!itary thou 派关于战争、军事宝略等问题的理性认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人物主要有老耽、庄 周等。道家军事思想主要反映在《老子》、 《庄子》、《鹊冠子》、《文子》、《经法》等著 作中。道家从“兵者凶器”、“无为”、“不争” 等政治观点出发,对战争性质、胜负缘由 及斗争策略等军事问题做出回答,形成自 己独特的军事理论观点。 道家思想的奠基作《老子))(又名《道德 经》或《德道经》)产生于诸侯争霸的春秋末 期,其对待战争的基本态度是居慈、守 柔、退让和不争,主张回到“小国寡民” 的初始社会中去,提倡柔弱胜刚强的斗争 策略,包含了许多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的 朴素辩证法思想,是古代社会弱小者战胜 强大者的主要理论依据。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内部出现了分 化。以庄子为代表的学派主张远离烽火连 天的现实社会,崇尚自然,率性无为,追 求绝对精神自由,对战争持一概排斥的态 度,认为“汤武以来,皆乱人之徒也”(《庄 子·盗踢)}),实际上模糊了战争正义性与非正义性的界限。另一部分被称为“黄老道家学派”的道家则与庄子等人乃至早期道家有很大不同。黄老道家学派顺应时代潮流,在坚持道家基本原则的墓础上,融合各派思想精华,“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史记·太史公 自序》),表现出积极人世的思想倾向,对涉及国家生死存亡的战争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阐述。《管子》中的《白心》、《内业》、《心术》、《枢言》诸篇反映了一些黄老道家学派的思想,从《歇冠子》、《文子》及《经法》、《十大经》、《道原》中,可以看出该学派一方面把以柔克刚、以弱胜强视为不变的用兵铁律,另一方面则承认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在推崇天道、天时的基础上,重视政胜,谋求民和,并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军事观点。汉初,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为黄老道家学说的兴盛提供了机遇。这一时期,有专门论述黄老道家军事思想的兵书《黄石公三略》问世,以道家思想为主的综合性著作《淮南子》也收人一些论兵篇章。‘它们在归纳、吸收先秦兵学思想的基础上,对以往较少涉及的战争起源问题做了专门阐发,并在道家传统的贵柔守雌观念中增加了更灵活的因素,提出了刚柔相济的斗争策略。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