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人参和西洋参
1)  Panax Ginseng and American Ginseng
人参和西洋参
2)  Panax ginseng and Panax quinquefolius
人参与西洋参
3)  American ginseng
西洋参
1.
Electron Microscopic Analysis of American Ginseng Dried with Different Processes;
不同加工类型原皮西洋参的电子显微分析
2.
Healthy Beverage containing American ginseng and Spirulina Platensis.;
西洋参-螺旋藻保健饮料的研制
4)  Panax quinquefolium
西洋参
1.
Isolation and Elucidation of Alkaline Degradation Product from Total Saponins in Leaves and Stems of Panax quinquefolium L.;
西洋参总皂苷碱降解产物的分离及结构鉴定
2.
Studies on Extraction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Ginsenoside R_(b1) and Ginsenoside R_e from Panax quinquefolium;
从西洋参中提取分离纯化人参皂苷R_(b1)和人参皂苷R_e的研究
3.
Study on Isolation and Structural Elucidation of Ginsenosides from Transgenic Crown Gall of Panax quinquefolium;
转基因西洋参冠瘿组织中人参皂苷类成分的分离鉴定
5)  Panax quinquefolius
西洋参
1.
Technological process of ultrahigh-pressure extraction of saponins from Panax quinquefolius;
超高压提取西洋参皂苷的工艺研究
2.
Primary Study on Chromatographic Fingerprinting of Panax ginsengand Panax quinquefolius;
人参和西洋参的化学物质指纹图谱初步研究
3.
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s of Photosynthesis of Panax ginseng and Panax quinquefolius Leaves;
人参、西洋参叶片光合作用的温度特性
6)  Panax quinquefolius L
西洋参
1.
Separ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for 4-Hydroxy-3-Methoxy Benzaldehyde from Root of Panax quinquefolius L.;
西洋参根中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的分离鉴定
2.
Panax quinquefolius L.
以西洋参茎叶为原料,索氏提取法提取西洋参茎叶原料中人参皂苷,并采用高氯酸比色法,以人参皂苷标准品Re为对照品,分析西洋参茎和叶中人参皂苷的含量。
3.
The study was focused on the effects of solid culture and suspension culture on the callus growth and saponin content of callus from the buds of Panax quinquefolius L.
本试验探讨了在固体培养和悬浮培养条件下 ,对西洋参根芽愈伤组织生长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补充资料:揭开郑和下西洋的诸多历史谜团

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600年前,根据明成祖朱棣的旨意,身为“钦差总兵正使”的郑和,率领庞大的远洋船队,驶出南京太仓的刘家港,开始了历时28年的七下西洋的壮举,从而拉开了人类大航海时代的序幕。

  郑和七下西洋,随行人员多达27000余人,船只数目超过200艘,每次航程都在数万里,遍历东南亚、印度洋以及东部非洲数十个国家。有人甚至认为,郑和船队已经绕过好望角,进入大西洋,而且有可能完成了环绕地球的航行。

  然而,轰轰烈烈的郑和下西洋,在明成祖去世后即宣告停止。后来,明宣宗派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已是曲终之后的余响。此后,明朝施行海禁政策,“罢西洋取宝船”,有关郑和下西洋的档案文献多数被毁,给历史留下了诸多谜团。


郑和下西洋是去寻访建文帝吗?

  明成祖朱棣以叔叔的身份从侄子手中夺取了皇位,侄子建文帝却从此下落不明。据《明史·郑和传》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人……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这种说法在民间流传甚广,并由此演绎出不同的文学作品。但是,这种说法一直不能让历史学家们信服。长期以来,人们从不同角度对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解释,使其历史真相渐渐地显露出来。专门研究海运史的房仲甫先生与李二和先生最近出版《与郑和相遇海上》一书,提出了他们的看法。

  在这本书中,作者用多年搜集来的材料证明,郑和下西洋既有浓厚的经济目的,又有明确的政治目的,前者表现为亚非贸易网的建立,后者则体现在与许多国家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明朝所施行的是朝贡贸易,过去有一种非常普遍的看法,以为朝贡贸易一定是蚀本生意,出得多,进得少,根本不计成本。事实并非如此。当时海外使团带来的贡物有方物、国王附进物和使臣自进、附进物三种,前者数量很少,绝大多数是国王附进物和使臣自进、附进物,往往超过进贡方物的数十倍。明朝政府对此采取官府收购的办法,低价买进,高价卖出,可以获得巨额利润。以苏木、胡椒为例,明朝政府以苏木和胡椒作为支付给京师文武官员的俸禄,从而解救钞法败坏的危机和货币政策的失败,而进口价只是卖出价的五十分之一,转手赢利就达50倍之巨。正是这个原因,明成祖才不惜耗费巨资,派遣郑和七下西洋,招徕海外诸国朝贡,用“派出去,招进来”的办法,迅速改变国内面临的财政危机。据说,郑和下西洋以后,大量苏木、胡椒输入,“充溢库市”,明朝政府以此折赏和折俸,一直到成化七年(1471年)才用完,持续了半个世纪之久。时人评价为“不扰中国之民,而得外邦之助”。

  郑和下西洋在外交上也是很成功的。放眼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我们会发现,有两种不同的对外交往模式,也就是外交模式,体现在航海上,则为中国的和平发展方式和西方的暴力掠夺方式。美国人写了一本关于郑和下西洋的书,书名直译为《当中国称霸海上》。作者显然误解了郑和,尽管他领导下的船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船队,但他没有也不想成为“海上的霸权”,而只是一个沟通了东方和西方的和平使者。书中写道,郑和下西洋每次返航时,都有海外诸国的使者随船来华。如永乐五年(1407年)九月,郑和第二次下西洋返航时,遣使随行朝贡的有苏门答剌、古里等国;永乐二十年(1422年)六月,郑和第六次下西洋返航时,有暹罗、苏门答剌、哈丹等国遣使随行;翌年九月,又有西洋、古里、忽鲁谟斯、锡兰山、阿丹、祖法儿、剌撒、不剌哇、苏门答剌、满剌加等16国遣使1200人来华朝贡方物。明成祖在接待各国使者时指出:“其以土物来市者,官给钞酬其值。”可见,郑和下西洋绝非“耀兵异域”。至于他率领着相当数量的军队,那是一支防止海盗袭击的自卫武装力量。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