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城市高峰时禁止停车的道路
1)  urban clearway
城市高峰时禁止停车的道路
2)  clear way
禁止停车道路
3)  restricted stop
禁止停车
4)  No Waiting, ie as a warning that vehicles must not stop at the side of the road even for a short time.
禁止停车.
5)  No standing on red line
禁止临时停车红线
6)  stopping prohibition
禁止停放与停车
补充资料:城市道路断面
      城市道路纵断面和横断面的合称。沿着道路中心线的竖向剖面称为纵断面,反映道路的竖向线形;垂直道路中心线的剖面称为横断面,反映路型和宽度特征。
  
  纵断面 规划和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坡度、坡长、转折点的设计。在规划阶段,应确定设计线路上的控制点标高;设计阶段还须计算土方、护坡、挡土墙工程量等。城市道路的纵坡设计要满足排除地面水和埋设地下管道的要求:一般情况下, 沥青路面、 混凝土路面为0.3%;石料、砂土路面为0.5%。最大纵坡是根据车辆爬坡能力、行车密度、行车速度、安全性、道路等级、工程难易程度等确定的:行驶机动车的,一般不大于8%;行驶非机动车的,不大于3%。对于坡长也有一定的限制。竖向线形的设计要力求平顺和缓,保证行车安全和一定的设计车速;技术经济上的要求是路基稳定,结合地形,尽量减少土方工程量。城市道路竖向线形设计是城市用地竖向设计的组成部分。道路纵坡和高程受道路交叉点、道路与铁路交叉点、桥梁、隧洞等的高程或净空的制约;同两侧街区的地面排水、 建筑布置、 出入路口的交叉、沿路干管的埋设、街区内支管和干管的连接等有密切的关系。从土方平衡、建筑景观、有利街区排水等方面考虑,城市道路的路面标高应该等于或略低于两侧街区的地面标高。
  
  横断面 规划和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车行道和人行道的布置,路面各部分宽度的确定,路面横坡的设计,交通分隔带、停车带、林荫带、公共交通站台等在路面上的布置,地下管线的布置,多层式道路对地上层、地面层、地下层的布置。主要依据设计车速、交通量、交通流特征以及地形、用地面积、建筑物性质、环境特点等设计城市道路横断面路型和宽度。同一条道路在不同段落可以有不同的横断面。
  
  路型分类 城市道路路型按城市道路系统中车行道设计方式,大致可分为4类:①不设分隔带的道路,为普通类型,用于一般道路。②设置对向分隔带的道路,适用于汽车专用道路。③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隔带的道路,或设置对向分隔带、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隔带的道路,使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流,有利于提高车速和保障交通安全。④多层式道路。
  
  宽度设计 任务为确定车行道和人行道的宽度。车行道宽度根据远期的预估交通量计算,须一次留足。机动车车行道宽度按车道数计算。 小汽车的车道宽度为3米;大汽车为3.5米、3.75米、4.0米(设计车速高的用较宽车道);无路缘者,靠路边的车道要适当放宽;路边停车带的宽度为2.5~3米。行驶机动车的道路至少要有2条车道,路面宽度宜用7.5~8米。双向行驶道路的车道数通常采用偶数,同向多车道中靠路边的车道受干扰较多,利用率低于中间车道,计算通过量时应按中间车道通过量依次折减。横断面上各车道通过量之和不得小于远期的预估交通量。
  
  自行车车道宽度按行车带计算,每条行车带宽度为1米,车行道总宽度是行车带宽度与带数的乘积加两侧的侧向余宽(一般每侧为0.5米);单向自行车道不应少于2条行车带。人行道宽度按步行带计算,每条步行带宽度为0.75米,车站、客运码头、商业中心地段等放宽为0.9~1米;单侧人行道不应少于2条步行带。行道树、电杆等应另外附加宽度。地下管线一般应布置在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下面(见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设计)。
  
  横断面上的车道布置,按照中国的交通规则采用置右原则(即同向车辆中低速行驶者靠右的原则)。因此,小汽车行驶的车道靠中线布置;大汽车行驶的车道在小汽车车道的右侧;非机动车道在大汽车车道的右侧。
  
  城市道路总宽度是道路各功能部分设计宽度之和。干线道路的宽度还应考虑防灾的需要,即当道路两侧房屋因故同时倒塌时,车辆尚可从中顺利通行。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