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救生设备试验
1)  testing of life-saving appliance
救生设备试验
2)  rescue equipment
救生设备
3)  test equipment
试验设备
1.
The study of the main test equipment and test method of GANSU province high-voltage test base;
甘肃高电压试验基地主要试验设备配置及试验方法研究
2.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angle of attack test equipment in the 8m×6m low speed wind tunnel
8m×6m风洞特大迎角试验设备研制
3.
The oil damper test equipment that can simulate the actual conditions of railway vehicles is described.
介绍了所开发的能够模拟车辆实际应用情况的油压减振器试验设备,重点阐述了减振器特性的自动识别功能。
4)  test facilities
试验设备
1.
Construction plan of test facilities for high by-pass ratio turbofan engine has been put foreword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arge test facilities for aero-engine in China.
分析了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主要技术特点,中国民用航空规章第33部《航空发动机适航标准》(CCAR33)所要求的试验科目和试验设备的特点,针对我国航空发动机大型试验设备的现状,提出了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试验设备的建设规划。
5)  test device
试验设备
1.
The test device of drying agricutural product materials with microwaves;
农产物料微波干燥试验设备
2.
Subsonic intake pipe is the key test device for a pre-research project simulation test.
亚音速进气管是用于某课题仿真模拟试验设备的关键部件,设计技术要求高,制造难度大。
6)  Testing equipment
试验设备
1.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how to improve the test accuracy from the sides of material performance,testing equipment,testing methods,and so on.
本文介绍了如何从材料性能、试验设备、试验方法等方面提高试验的准确性。
补充资料:飞机救生设备
      供飞行人员用于应急离机、安全降落和生存求救的设备。它由离机装置、防护装具、降落伞系统和生存求救设备组成。
  
  离机装置  按结构形式可分为敞开式弹射座椅、密闭弹射舱和密闭分离舱。敞开式弹射座椅由座椅主体、肢体定位机构、抛盖机构、弹射操纵机构、弹射动力装置、稳定减速系统、人椅分离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等组成。应急跳伞时,飞行人员肢体定位锁紧,舱盖抛离,人椅弹出座舱,火箭助推,稳定减速系统工作,人椅?掷耄壬≌趴榷ń德洌迹C鼙盏洳沼刹仗濉⒒疃彰拧⒅宥ㄎ换埂⒌洳僮莼埂⑴赘腔埂⒌涠ψ爸煤臀榷跛佟⒔德渖』厥铡⒆怕剑ㄋ┗撼濉⑺掀 ⒊绦蚩刂频认低匙槌伞S钡涫保颂宥ㄎ凰簦疃彰殴乇赵鲅梗苫崭桥桌耄涠ψ爸霉ぷ鳎厝说洳绽牖?,稳定减速系统工作,回收伞张开稳定降落。密闭分离舱,其主体为载人密闭舱,应急分离时,密闭舱与机体脱开,火箭将其推离飞机,以回收伞降落。
  
  
  防护装具  主要有头盔(防护头盔和密闭头盔)、应急供氧装置和加压服等。防护头盔供飞行人员保护头部,以防碰伤。供氧装置为飞行人员应急供氧。密闭头盔和加压服,供飞行人员在高空飞行中座舱气密失效或应急离机时加压供氧,并防止气流伤害。
  
  降落伞系统  包括稳定离机装置的稳定减速伞,保证人椅系统从高空快速稳定降落的稳降伞,保证人椅分离后乘员安全降落的救生伞,整体回收密闭弹射舱或密闭分离舱的回收伞。
  
  生存设备  主要有自卫武器,应急食品,急救药物,在海上、沙漠、丛林、寒区生存用具;呼救电台和目视、音响等求救联络设备。
  
  简史  早期的飞机救生设备只有降落伞。1797年法国人 A.-J.加尔纳兰首次从气球上跳伞成功。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将降落伞用于飞机救生。随着飞机速度的增大,飞行人员爬舱跳伞日益困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制成并使用了弹射座椅。战后,以火药为动力的弹道弹射救生系统不断改进,到50年代,已在喷气式飞机上普遍使用。为了解决低空救生问题,美、英等国相继制成火箭助推组合动力救生系统。为使人体免受高速、低温、低压、缺氧等因素的伤害,60年代,美、苏制成密闭和半密闭式弹射救生系统。为保障跳伞飞行人员的有效生存和及时获救,70年代初期,美国试验了可飞弹射救生系统,座椅离机后,折叠翼展开,微型发动机工作,变为可控飞行器,飞行一定距离后,人椅分离,开伞降落。80年代中期,各国主要作战飞机上的救生设备,仍多为敞开式火箭弹射救生系统,其救生性能一般可满足飞机在零高度、速度为0~1200公里/小时条件下的救生要求(如英国的MK.12,美国的ACESⅡ和S4S救生系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敞开式火箭弹射救生系统将不断完善,并进一步提高其低空复杂状态和高速、高空条件下的救生能力。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