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参谋部门
1)  staff division
参谋部门
2)  general office staff department
总管理处参谋部门
3)  the Headquarters of the General Staff
总参谋部
4)  military staff headquarters
参谋本部
5)  intelligence department
总参谋部情报部
6)  Mobilization Department
总参谋部动员部
补充资料:参谋部

普鲁士总参谋部的雏形出现于17世纪中叶。1640年,勃兰登堡——普鲁士大选侯弗里德里希·威廉在组建部队时,仿效当时倍受推崇的瑞典军队,组建了一个军需总监部,这便是最初的总参谋部。当时,军需总监部的主要职责是,担负工兵勤务、选择行军道路和宿营地、构筑阵地等任务。到弗里德里希大王时代,军需总监部又增加了传令、为行军部队指路、以及为将帅们起草报告和文书的任务。在第一次瓜分波兰的作战中和1778年的巴伐利亚王位继承战争中,军需总监部又接受了后备部队的计划和领导工作,成了国王的得力助手。

到19世纪初,由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泽瑙等人领导的“军事改革委员会”,在改善总参谋部的职能和确立其地位的斗争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军事改革委员会”的成员马森巴赫上校,于1801年和1802年先后起草了一份军需总监部勤务规定和两份有关条陈,阐述了对总参谋部的组织、职能和任务的设想,因此被称为组建普鲁士总参谋部的思想先驱。在条陈中,马森巴赫要求在和平时期就组建一个常设的总参谋部作为计划中心。他要求在和平时期应将总参谋部的工作按叁个作战区域即奥地利、俄国和法国,划分为叁个工作单位,分别拟制各自的作战计划。他还要求,平时参谋人员应进行经常性的旅行训练,藉此勘察预想战场的地形;驻外武官提供有关情报和预测;总参谋部与部队之间进行人员交流。最后他要求,将来的总参谋长有权直接向最高当局呈送报告,并将此视为总参谋长的最重要的权力。当时的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叁世曾给马森巴赫的建议以支持,并着手进行军需总监部的改组工作。沙恩霍斯特提出的设想更接近于现代总参谋部。他建议组建一个“军队总参谋部”,下设4个处。分别负责战略战术、军队内部事务、补给、炮兵和弹药事务。1817年,普鲁士正式使用“总参谋部”这一称谓。但它的地位和职能还远远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总参谋部。

总参谋长冯·米夫林元帅在其任职期间(friedrich karl von muffling,1775-1851,1821-1829年任总参谋长),注重对总参谋部军官进行系统训练,尤其在测绘方面;重视旅行训练,并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发展了沙盘作业;强调战史研究;加强了对邻国军队的观察。米夫林的继任者威廉·冯·克劳泽内克将军(wilhelm johann von krauseneck,1775-1850,1829-1848年任总参谋长)除了继承其前任的工作外,还曾在1834-1835年考虑过铁路的作用,但没有对其进行深入和持续的研究。毛奇的前任卡尔·冯·赖赫尔将军(karl von reyher,1786-1857,1848~1857年任总参谋长)尤其注重对总参谋部军官的培养和选拔。他规定,从事总参谋部勤务的军官必须在普通军事学校学习叁年,在测绘局工作叁年,夏季从事野外测绘勤务,冬季从事军事科学工作。

赖赫尔十分注重新技术在军事中的运用。1848年,即在他任总参谋长的第一年,便将后膛枪引入普军。1855年,他起草了一份关于国内外铁路运输能力的报告,将铁路纳入展开和作战计划之中。在赖赫尔与战争部长博因的合作下,总参谋部的特殊地位逐渐显露出来:总参谋部军官可以在总参谋部内晋升;自1843年总参谋部军官的军服有了有别于其他军兵种的特殊标志。

毛奇任总参谋长期间,在其前几任成就的基础上,对总参谋部进行了改造,并以他个人的超凡才能赢得国王的高度信任,从而使总参谋部获得军队的指挥大权,将普鲁士总参谋部推向其全盛,成为当时欧洲乃至世界所效仿的样板。

毛奇指出,在历史上有些统帅不需要别人出主意,而是自己思考问题,自己定下决心,周围的人只是执行他的意志而已。但这种巨星一百年也难得涌现出一个。他说:“在大多数情况下,军队指导者需要顾问”,“一支军队组建一个司令部是十分重要的”。

毛奇对于提高总参谋部的地位和扩大其职能做了不懈的努力和奋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