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中国航空工业
1)  aviation industry of China
中国航空工业
2)  China Aviation Life-Support Industry Corporation
中国航空救生工业公司
3)  Industrial Aviation Service Corporation; CAAC
中国民航工业航空服务公司
4)  Chinese aviation enterprise
中国航空制造业
5)  Chinese aviation industries
中国航空运输业
6)  Chinese aviation industry
中国航空事业
1.
China fostered the first batch of the talented pilots talented person flying,and then it pushed the initial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viation industry.
北京政府在袁世凯执政时期,对新兴的航空事业颇为重视,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正规的航空学校——南苑航空学校;中国自己培养出首批飞行人才,推动了中国航空事业的初步发展。
补充资料:中国航空工业
      中国航空工业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原来极其薄弱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从事军用飞机、民用机、部分战术导弹和其他机电产品的研究、设计和制造,满足本国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同时也向国外出口产品。中国航空工业已经成为技术密集型的、拥有科研、生产和教育手段的产业部门。
  
  发展概况  中国清朝政府从1910年就开始设立航空机关。1913年,中国北洋政府在北京南苑建立航空学校,附设飞机修理厂,次年制造了第一架国产飞机。尔后,直至1949年,除了几所大学的航空系培养了为数不多的航空技术人员、建立了十几个设备简陋的工厂、承担飞机装配和修理、制造了数量很少的飞机外,并没有建立起独立的航空工业和航空科学研究体系,而且飞机制造所需的原材料、成品、设备等都依赖外国(见中国近代航空史)。
  
  中国现代航空工业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立的。1949年11月人民空军的建立和1950年10月开始的抗美援朝战争加速了创建航空工业的进程。1951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和政务院决定成立以聂荣臻为主任、李富春为副主任的航空工业管理委员会,重工业部设立了航空工业管理局。航空工业初创时,只有16个航空小厂和两个兵工厂、3000多台设备和9000多名职工,由于全体职工的努力,克服了物资条件和技术条件上的各种困难,迅速开展了飞机修理工作。到1952年底,共修理飞机473架、发动机2627台,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
  
  
  从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把航空工业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苏联曾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建立提供技术援助。1954年7月,航空工业试制成功新中国第一架飞机──初教5。1956年试制成功喷气式歼击机──歼5。1957~1958年,制成多用途运输机──运5和自行设计的初级教练机──初教6。1959年又试制成功超音速喷气式歼击机──歼6。中国航空工业从修理到制造,再到自行设计,由生产活塞式发动机飞机到掌握喷气飞机制造技术,仅用了7~8年的时间。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成批生产喷气飞机的国家之一。 
  
  中国航空工业在1953~1957年间新建、改建和扩建了20个企业,制造了3种飞机、4种发动机和146项辅机产品,生产飞机438架,发动机954台,修理飞机2476架,发动机9665台。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43%。
  
  在第二个五年计划和国民经济三年调整时期(1958~1965年),航空工业进行了调整和整顿。1960年苏联停止援助后,中国开始独立自主地发展航空工业。到1965年解决了国内原材料供应、成品配套和产品质量问题。这一年国产第一代喷气式强击机──强 5通过设计定型,投入批量生产。还开始了新型高空高速歼击机的研制工作。航空工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科研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1966~1976年的"文化革命"使中国航空工业受到很大破坏。1977年起,特别是1979年以后,中国航空工业才重新走上迅速发展的道路。不仅有高空无人驾驶侦察机和新型高空高速歼击机等军用飞机先后设计定型,投入批量生产,民用飞机也有运7、运8和4种超轻型飞机定型投产,新一代的飞机也开始研制。
  
  中国航空工业提供的大批飞机和战术导弹,装备了中国空军和海军,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航空工业提供的各种民用飞机部分满足了国内专业航空和民航运输的需要。1979年以后,飞机和其他产品已经销售到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航空工业已具备相当规模,初步形成门类比较齐全、拥有沿海和内地科研生产基地和教育设施的工业体系。1983年与1952年相比,职工人数增长15倍,机床设备数量增长26倍,固定资产原值增长51倍,工业总产值增长56倍,利润增长76倍。
  
  航空工业产品  中国航空工业的产品有军用飞机、民用机、直升机、战术导弹、航空发动机、仪表、电器等。军用飞机是最主要的产品,约占飞机总数的80%以上。航空工业还生产民用产品,主要有用航空发动机改装的工业燃气轮机以及一批日用机电产品。
  
  航空器和导弹  歼击机是航空工业产量最大的飞机品种,有歼5、歼6和陆续发展的新型歼击机等。针对不同用途,这些飞机有作战型、侦察型、教练型以及白天型、全天候型等多种型别。它们主要用于要地防空、争夺制空权、封锁空域、掩护地面和海上部队作战等。强击机有强5及其多种改进型等,能作超低空飞行,主要执行对地攻击任务。轰炸机有轰 5亚音速轻型喷气轰炸机,它有多种改型。轰6是高亚音速中程喷气轰炸机,能在昼间或夜间、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轰炸、侦察等战斗任务。直升机有直5,用于运输、救护、农林作业等。直9用于运输、勘探、救护等。运输机主要有运 5、运7、运8、运11、运12等。运5和运11、运 12都是小型多用途飞机(后两者是自行设计的),可用于运输、农林作业、地质勘探、森林防护、航空摄影等多种作业。运 7是中短程旅客机,可用于支线运输。这种飞机还可改装为货机型或客货混合型。运8是中程运输机,主要用于运货。运12是小型多用途运输机。大型旅客机运10进行了研究试验和试飞。教练机分初级教练机和喷气式教练机两种。初级教练机有初教5和初教6,均为螺旋桨式飞机。初教6是中国自行设计投入成批生产的飞机,性能优良,1980年获得国家金质奖。喷气式教练机有歼教5、歼教6和轰教5等。无人驾驶飞机包括靶机和无人驾驶侦察机,用于导弹的试验鉴定、防空部队训练和侦察。D-4 低空多用途无人驾驶飞机主要用于航空摄影和磁测,也可用于农林、水利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作业。超轻型飞机有蜜蜂 2号(单座)、蜜蜂3号(双座)、蜻蜓5号(单座)、蜻蜓5甲(双座)等。这些飞机的空机重量一般为90~140公斤,可用于喷药灭虫、农林播种、地质勘探、观光游览等。导弹有空空导弹和海防导弹。
  
  航空发动机和机载设备  除飞机和导弹外,航空工业还研制生产航空发动机和部分机载设备。中国航空工业先后试制生产了各类航空发动机20余种,装备了本国生产的各种飞机。在机载设备方面,中国航空工业研制生产的有飞行控制系统、导航系统、大气数据计算系统、座舱显示设备、仪表、传感器、电源系统、液压操纵系统、飞机燃油系统、机载计算机、生命保障系统和降落伞装备等20多种产品。其中降落伞装备产品和一些基础元部件等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航空工业企业  中国航空工业企业包括飞机工厂、发动机工厂和机载设备工厂三类。飞机工厂下属装配、机械加工、钣金、热加工、非金属加工、工艺装备制造、机械修理和动力供应等车间和试飞站。科研试验有设计所、强度和系统试验室以及理化、特设、飞行、新工艺试验室等。
  
  航空工业的机载设备工厂分别生产仪表、电器、附件等航空产品,专业是齐全的。如南京宏光机械制造厂是专门从事各型降落伞及防护救生设备的企业,于1951年建立,产品有救生伞、运动伞、表演伞、备用伞、投物伞、伞兵伞等。
  
  航空科研机构  中国航空科研机构是随着生产的发展而逐步建立起来的。1956~1957年建立了中国第一批飞机、发动机和航空仪表设计机构,以及材料与工艺等研究所。1958年建成了第一座超音速风洞和飞行试验研究所。60年代初,成立了中国航空研究院,陆续建立了专业配套的设计研究所,从事飞机、发动机、仪表、电器、附件、武器的设计研究和空气动力、结构强度、材料、工艺、飞行、救生、精密机械、计算技术、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航空工业的主要科研试验手段有低速、跨音速和超音速风洞;飞机静强度、动强度、疲劳强度和热强度试验设备、材料工艺试验设备;发动机性能、强度和各种附件的试验设备和高空模拟试车台;武器和火控系统试验设备以及飞行数据实时处理系统等。
  
  80年代以来,中国航空科研基础建设得到加强,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使科研水平有了很大提高。1979~1983年,航空科研取得重要科技成果947项,其中41项获得了国家发明奖。(见彩图)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