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团结兵
1)  Tuanjiebing
团结兵
2)  BINGTUAN
兵团
1.
A Study on Raising Productive Competition Force of Xinjiang BINGTUAN Cotton Textile Industry;
提高新疆兵团棉纺织业竞争力研究
2.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formation of Bingtuan in Xinjiang;
新疆兵团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和问题
3.
Studies on the Service System and Developing Model about BINGTUAN Mass Sports;
兵团农牧团场群众体育服务体系及发展模式
3)  Corps [英][kɔ:(r)]  [美][kɔr]
兵团
1.
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orps agriculture by informatization;
浅谈兵团农业利用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2.
The Way Searches Analyzes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Industry in Xinjiang Corps;
新疆兵团发展生态农业产业的途径探析
3.
Application of Metabolic GM(1,1) Model in Corps Agricultural Machinery Total Power Forecasting;
新陈代谢GM(1,1)模型在兵团农机总动力预测中的应用
4)  XPCG
兵团
1.
Urban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ause of Formation s Library in Xinjiang Production & Construction Group(XPCG);
城镇化与兵团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2.
Media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XPCG;
略论新疆兵团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3.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Safety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XPCG;
兵团生态安全问题分析与对策
5)  XPCC
兵团
1.
System Reform and the Industry of XPCC;
体制变革与兵团工业——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兵团工业发展述评
2.
Analysis of the Capacity of Bearing Resources and Population in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 (XPCC);
新疆兵团土地人口承载力预测分析
3.
On the Historical Position and Role of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XPCC);
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6)  Regimental Farms
兵团团场
1.
The Members’ Intergenerational Withdrawal of Regimental Farms and National Security
兵团团场成员代际退出与国家安全
补充资料:团结兵
      唐朝武则天时始置的不长期脱离生产的地方军队,又称团练兵、土镇、土团。武则天统治期间,北方战争频繁,征发府兵、兵募已不能满足军事需要。万岁通天元年(696),令在山东(今河北地区)近边诸州建立武骑团兵以防御契丹。圣历元年(698)又在河南、河北置武骑团兵,每一百五十户中征兵十五人、马一匹,以抵抗突厥。这是团结兵成立的起源。他们先由团练使率领,到先天二年(713)正月,唐王朝规定河北诸州由刺史征发并统领团结兵。武则天时设置的武骑团兵,此后是否继续存在,还不清楚。随着唐玄宗时军区设置的增多以及普遍招募健儿充军,河南、河北团结兵逐渐减少。据《唐六典》记载,开元末,团结兵主要在京兆府、同州、华州、蒲州等地, 共两万一千余人, 还有剑南黎、雅、邛、翼、茂五州人数不多的镇防团结兵。征发团结兵的原则是选取富户强丁,免除征赋,允许在家学习弓箭,每年定期举行考试。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与地方割据藩镇以及吐蕃、南诏等少数族不断交战,唐末农民战争席卷全国,因而征发团结兵也显著增多。这主要有三种情况:①农忙务农、农闲训练的地方民兵。如唐代宗时,泽潞节度使李抱真在境内征发丁男,每户"三选其一";大和四年(830),剑南西川节度使李德裕组织"雄边子弟",每二百户征一人。但这种团结兵人数不多,设置时间较短。②因军事急需临时征发的地方军队,这些军队分布的地区较广,时置时废,是团结兵中最多的一种。③唐末混乱时期,江南地区豪强为镇压义军而组织的土团武装。他们最后或被强大藩镇所吞并,或因豪强被唐朝封为节度使、刺史而被收编为藩镇官健。
  
  唐代团结兵的共同特点是:主要由地方政府征发入军,不登记入正规军军籍;服役期间发给本人身粮酱菜;协助藩镇官健在境内防守,或配合作战;不长期脱离生产,军事任务结束之后,随即遣返回乡。沿至宋代,已广泛发展为由政府征发或招募而就地"团结训练"的乡兵。
  
  

参考书目
   谷霁光:《府兵制度考释》第7章,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
   日野開三郎:《唐府兵制時代の団结兵について》,《東洋史学論集》第1卷第2部,三一書房,東京,1980。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