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雏鸡传染性颤搐病
1)  infectious avian encephalomyelitis
雏鸡传染性颤搐病
2)  infectious synovitis
雏鸡传染性滑膜炎
3)  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鸡传染性贫血病
1.
In this paper,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of immunopathogenesis and pathogenic mechanism of 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inclu ding age resistance of chicks to CIA,how does the CIA causing a severe anemia and immunosuppressiv e in chicks and CIAV -induced apoptosis,was discussed.
论述了鸡传染性贫血病的致病机制及其免疫病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鸡群的年龄抵抗力、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和诱导的细胞凋亡等。
4)  Infective Laryngotracheitis
鸡传染病
5)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1.
Immunogenicity of recombinant VP2 protein of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expressed in recombinant baculoviruses;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表达及免疫原性研究
2.
Cloning of the full-length segment B of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ZJ2000) and prognostication of virulence related loci;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ZJ2000)基因组B节段全长的克隆及其毒力位点的分析预测
3.
Plant expression vector s construction of VP2 gene of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6)  IBDV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1.
Preparation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IBDV;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究
2.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IBDV Field Strains Isolated from Shandong Province;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山东地方野毒株的分离与鉴定
3.
Identification of Different Strants of IBDV and Experission of VP2 Gene in Escherichia Coli;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强弱毒株的鉴别及VP2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补充资料:马传染性贫血病
      简称马传贫(EIA),由反录病毒科(Retroviridae)慢病毒亚科(Lentivirinae)中的马传染性贫血病病毒引起的马、骡、驴传染病。其特征主要为间歇性发烧、消瘦、进行性衰弱、贫血、出血和浮肿;在无烧期间则症状逐渐减轻或暂时消失。本病于1843年首先在法国发现,直至1904年才由法国兽医师瓦勒和卡雷证实是由病毒引起。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广泛传播,现几乎遍及全世界,对养马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中国于1955年证实有此病。仅能感染马属动物(马、骡、驴)。在自然条件下,以马的易感性最高,骡、驴次之。此外也曾有几例人感染此病的报道。发烧期的病马是最危险的传染源,其血液和脏器(肝、脾、骨髓、淋巴结等)含有大量病毒,常随同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体外而散播。慢性病马能长期甚至终身带毒。传染途径主要通过吸血昆虫(虻、刺蝇、蚊、蠓等)的叮咬,也可由被病毒污染的注射针头和诊疗器械等散播,微量病毒就能在易感动物中引起感染。经消化道的传染也有发生。根据临诊表现,常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和隐性4种病型,除有主要症状如发烧、贫血、黄疸、出血、心机能紊乱外,血液学的变化也很突出,如红细胞数减少、血红蛋白量降低、白细胞数常减少和静脉血中出现吞铁细胞等。尸体剖检时,急性型主要表现败血性变化,而亚急性和慢性型则主要表现贫血性和增生性变化。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于1961年最先由日本的小林和夫在马白细胞和骨髓细胞培养物中培养成功。1966年日本兽医微生物学家甲野雄次和小林和夫利用马白细胞培养物作为抗原,成功地进行了阳性率达93.4%的补体结合试验,补体结合抗体的持续期为30天左右。后中国也研究成功,可持续6~7个月或更长。1970年美国兽医微生物学家L.科金斯和诺克罗斯研制成功的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检出率更高(可达95%以上),特异性更强,操作更简便,又易于推广应用,中国已将其列为马传贫特异诊断方法之一。此外,荧光抗体染色技术和中和试验也可作马传贫的辅助诊断试验,必要时还可进行生物学试验(接种健康驹)。需要与本病鉴别诊断的有马梨形虫病、马锥虫病、鼻疽、腺疫、马钩端螺旋体病和马营养性贫血病等。在预防方面,1970年甲野雄次等报道用高代次马白细胞传代毒育成弱毒株(V-26);1973年法国发表 β-丙内酯灭活马传贫疫苗的报告,但均未用于生产实践。中国于70年代后期研制成功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经大规模野外接种试验,均取得较好效果。除加强检疫和免疫预防措施外,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