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贝加尔自然保护区
1)  Baikalsky Nature Reserve
贝加尔自然保护区
2)  XIERDOUSI nature reserve
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
3)  Honghuaerji nature reserve
红花尔基自然保护区
4)  Xiaerxili nature reserve
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
1.
Xiaerxili nature reserve is a forest and wildlife reserve in provincial level with the landform of various shapes and diversified natural landscapes.
新疆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自治区级森林及野生动物保护区。
5)  Tomur Protected Area
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
1.
Winter Daily Activity Rhythm and Time Budget of Ibex(Capra ibex) in Tomur Protected Area,Xinjiang;
新疆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冬季北山羊昼间活动节律与时间分配
6)  Dalinor nature reserve
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
1.
This paper makes development and design on Dalinor Nature Reserv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from the aspects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from birds, water quality evaluation, the national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projects and fisheries production ,spatial analysis, evaluation models and System development and design.
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以保护鸟类及其赖以生存的湖泊、草原、湿地、林地、沙地等多样生态系统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建立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地理信息系统可以为保护区的科学利用和保护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补充资料: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

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内蒙古西部的半荒漠地带。西鄂尔多斯干旱少雨,生态环境非常严酷,植被稀疏,动物种类较为贫乏。然而在这一独特的地方却生长着一些古老的、鲜为人知的小灌木及珍稀两栖、爬行类动物。

一、西鄂尔多斯的古老植物

在西鄂尔多斯生长的古老植物是一批貌不惊人,鲜为人知的小灌木:如四合木、绵刺、半日花、沙冬青、裸果木等。殊不知这些植物论其资格和辈份却相当古老,由于它们分布范围比大熊猫、金丝猴还小,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西鄂尔多斯这些旱生小灌木是在古大陆漂移以前(大约7千万年前,被子植物形成初期)就有它们的祖型,也是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气候变化,形成适应严酷的干旱环境的特有“本领”而生存下来的古老植物。

(一)四合木

蒺藜科的一种灌木,因其果实有4个翅而被称为“四翅”,这种果实极为独特,与热带、南美洲广布的金虎尾科植物相似,故而被认为它与南美大陆热带植物有联系。50年代,四合木在西鄂斯大面积分布,由于它是最好的薪柴,而招致了走向灭绝的边缘。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被大量砍伐。目前,已经见不到成片分布的四合木了。

(二)沙冬青

豆科常绿灌木,它能在降水量只有70-200mm的荒漠地区四季常青,在寒冷干旱的北方大漠中唯有它的绿色点缀其中。

(三)绵刺

蔷薇科小灌木。它的形态特征特殊,在北温带植物中找不到它的近亲,科学家认为它起源于水分条件较好的生境,现生在这里,是经过长期旱化演变而来的。

(四)裸果木

石竹科裸果木属的灌木。裸果木属世界上只有2种,一种在北非和西亚,另一种生活在西鄂尔多斯地区。但是近些年已经见不到它的踪影,据推测它已在当地灭绝了。

(五)半日花

半日花科灌木,它与远隔万里的地中海植物在地质历史上有着某种联系,是古地中海西退时,残留在此的古老植物。

在西鄂尔多斯类似的古老珍稀植物还有很多,仅被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的植物就达20种之多。

西鄂尔多斯被学者们称为亚洲干旱地区孑遗植物的避难所。在几百万年乃至几千万年的地质历史和气候演变过程中,经历了热带雨林、亚热带森林、温带森林、温带草原到荒漠草原的生态演变全过程。随着环境从湿润到干旱的变化,一些植物逐被另一些适应干旱环境的植物取而代之。这些干旱植物不断改变和强化自身适应干旱环境的能力,因而能残存至今,成了一部人类揭示地球生物演变奥秘的完整天然史书。

二、西鄂尔多斯的珍稀动物

(一)珍稀爬行类

1、沙蜥

起源和分布中心在中亚荒漠区,这是一群古老的动物。它们占据地势开阔、植被稀疏的沙漠地带。以昆虫为食。

身体呈流线形,体表光滑,适于钻沙。背部大多黄褐色并饰以深色条纹,与沙地背景协调一致。腹部呈白色,能反射沙地表面的高温辐射。沙蜥上下眼睑边缘鳞片特化成锯齿状,形成两排密密的“睫毛”,鼻孔内侧则生有皮瓣,借以阻挡风沙侵入眼鼻。指趾两侧鳞片同样特化成栉状,以增加与沙面的接触面积,以免陷进沙中。它四肢有力,奔跑迅速。其皮肤缺乏腺体,不分泌液体,排泄物干燥少水。沙蜥从不饮水,仅从食物中获取水分便能安然生活。7月份产卵繁殖,8月份幼蜥破壳而出,此时昆虫最多,它们大吃特吃,9月下旬便开始漫长的冬眠,直至翌年4月。

2、变色沙蜥

在西鄂尔多斯非常多,可谓“人”多势众。它与同类草原沙蜥、荒漠沙蜥只能作为“陪同”,而无法与之匹敌。

3、麻蜥

生活在灌丛中,以昆虫为食,有时也吃一些嫩叶。身躯细长,生有耀眼的斑纹,让人不由得把它们与蛇联系在一起,因此,称它们为“四脚蛇”。

4、蛇类

分布在西鄂尔多斯半荒漠的蛇,约有三、四种,常见的有黄脊游蛇和中介蝮。后者为此保护区唯一的毒蛇。

5、中华鳖

它为西鄂尔多斯地道的“外来户”。它的祖籍在黄淮平原,早年间溯河而上,定居黄河之滨。

(二)珍稀两栖动物——花背蟾蜍

在西鄂尔多斯众多动物的“户口簿”中,两栖动物中只发现花背蟾蜍一种。喜水的两栖动要么被严酷的环境淘汰,要么远远地躲开这片缺水地方,只有花背蟾蜍顽强地追逐着那点少得可怜的水域而生存至今。

花背蟾蜍,两栖纲,蟾蜍科。体长6-7cm。雄蟾蜍背面橄榄黄色,皮肤粗糙,密布大小瘰疣,上有许多小白刺。雌蟾蜍背面浅绿色,有深褐色或酱黑色花斑,瘰疣稀疏,皮肤较光滑。腹面乳白色,满布扁平小疣。口后有大疣。耳后腺大而扁平。白天栖于洞内,黄昏外出觅食。冬季集群在沙土中冬眠。

不要以为荒漠便意味着荒凉,当你看到那些沙地疾走如飞的沙蜥,在灌丛中时隐时现的麻蜥,在寒冷干旱北方大漠中绿色点缀的沙冬青时,你不觉得西鄂尔多斯是一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土地吗?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