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胡风抗战诗歌论
1)  The Poem Theory of Hufeng in Anti-Japanese War
胡风抗战诗歌论
2)  Anti-Japanese War
抗战诗歌
3)  HU Ceng's poem
胡曾诗歌
4)  On the Style of Wei Zhuang s Poems
韦庄诗歌风格论
5)  A Study of Fei Mi's Poetic Style
费密诗歌风格论
6)  war poetry
战争诗歌
1.
Whitman s war poetry is like a picturesque epic and has great value.
惠特曼的战争诗歌具有史诗画卷般的风采和价值。
补充资料:胡风
胡风(1902~1985)

    中国文艺理论批评家,诗人。原名张光人。笔名除胡风外,还有谷非、高荒、张果等。湖北蕲春人。早年就读于武昌启黄中学、南京东南大学附中、北京大学预科、清华大学英文系等。1929年赴日本,入东京庆应大学英文科,受日本的普罗文学运动和苏联文学的影响,参加当地的马克思主义学习组织,曾发表《现阶段上的文艺批评之几个紧要问题》等文章,任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东京分盟负责人。1933年因组织抗日文化团体被日本当局逮捕、监禁后驱逐出境。回国后,任左联宣传部长、行政书记。他一面在文学批评中分析介绍文学新人如萧红、罗淑、田间、艾青的作品,一面又对于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如文学遗产、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典型塑造等课题加以论述。这些文章后来收入《文艺笔谈》、《密云期风习小记》两书。他自己也成为一名活跃的左翼文学评论家。1936表《人民大众向文学要求什么?》一文,引起关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和“国防文学”两个口号的论争。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上海办《七月》文学周刊,后移到武汉、重庆。同时编辑《七月诗丛》和《七月文丛》丛书。他注意发现和扶植文学新人,对于后来被称为七月派的青年作家和诗人的成长起了积极作用。1938年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委,主持协会研究股工作。曾兼任复旦大学教授。这时的评论文章收入《剑·文艺·人民》、《论民族形式问题》等集子,另有诗集《为祖国而歌》、杂文集《棘原草》。1941年 1月皖南事变后,《七月》被迫停刊,他另编文学杂志《希望》。创刊号上发表舒芜的《论主观》和他自己的《置身在为民主的斗争里面》两文,由此引起关于“主观”问题的论争和对于他的文艺思想的批判。作为答复,论著《论现实主义的路》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他关于现实主义的见解,是他的重要理论著作
   1949年7月在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胡风当选文联委员、作协常委。他以抒情长诗《时间开始了!》欢呼新中国的建立。50年代初开展的对主观论的批评,已从不同学术观点的讨论演变而为政治色彩越来越强烈的思想批判。他于1954年写了《关于几个理论性问题的说明材料》进行反批评。同年7月,又向中共中央写了《关于几年来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即三十万言书)。这些意见被夸大为政治问题,旋即又根据私人信件中的片言只语,将胡风及其周围的一批作家作为敌对分子。胡风被捕入狱。1979年获释。1980年9月中共中央正式发文,予以平反。同年,胡风出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委、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和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顾问等职。并开始撰写文艺回忆录等文章。胡风的文学理论著述辑成3卷本《胡风评论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