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苗疆
1)  Miao region
苗疆
1.
After the Miao rebellions in the Qianlong-Jiaqing 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y,Fu Nai conducted a directed change in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n Miao regions.
乾嘉苗民起义后,傅鼐针对苗疆地区社会保障实行指导变迁,以苗疆屯田为主要经济来源,建立苗仓,设立养济院、育婴堂,对民兵发放抚恤金等。
2)  The South Great Wall-the Miao Frontier Great Wall
苗疆长城
1.
The South Great Wall--the Miao Frontier Great Wall" in China is the precious culture heritage.
中国“南部长城———苗疆长城”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已成为湖南省西线旅游开发的一个热点。
3)  the Miao areas of Guizhou
贵州苗疆
1.
Up to the Daoguang Era the Qing Dynasty had ruled the Miao areas of Guizhou for hundreds of years.
道光年间,清朝在贵州苗疆的统治已愈百年之久,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清廷为了加强对贵州苗疆的统治,在前朝立法和政策的基础上,作了一定的调整,加速了贵州苗疆的内地化。
4)  the Miao frontier
苗疆生界
1.
Two improper strategies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his situation,one is that the Ming Government had been forced to defend and fight,the other that the government was ignorant of the Miao people and the Miao frontiers,indulging in a stiffened strategy of depleting flesh and resources.
从战术上看,明廷未能主动收集和积累"苗疆生界"内的苗情资料,沉溺于与"苗疆生界"内苗民拼人力、拼物力的呆板战法。
5)  the areas inhabited by Miao people of Xiangxi
湘西苗疆
1.
After suppressing the rebellion launched by Miao people from 1795 to 1797,the Qing Dynasty made readjustments to ruling the areas inhabited by Miao people of Xiangxi and implemented the national policy,namely the System of"Miao Ruling over Miao".
清中后期乾嘉苗民起义之后,清朝统治者重新调整了治理湘西苗疆的策略,采取了"以苗治苗"的民族政策,在湘西苗疆实施了"苗官制"。
6)  the border wall of the Miao areas
苗疆边墙
补充资料:苗疆长城
苗疆长城
苗疆长城

苗疆长城

长城一向被认为是中原地区用以抵御北方游牧部落的防线,令人意外的是,最近在南方的湖南凤凰县也发现了极少见于史端的苗疆长城。

哺育了沈从文、黄永玉等艺术大师的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县,4月下旬从北京等地请来了考古专家、文化名人,对凤凰古城进行全面考证。其中有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长、长城学会副会长罗哲文。来到凤凰古城后,罗等人对绵延几百里、当地人称作“边墙”的古长城遗迹产生了浓厚兴趣,对它进行了详尽调查考证,4月底作出了此“边墙”实是中国南方苗疆长城的鉴定结论。

经专家证实,凤凰发现的苗疆长城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全长190公里,北起湘西古丈县的喜鹊营,南到贵州铜仁境内的黄会营,其中大部分在凤凰县境内贯穿而过,大致经过新凤凰营、阿拉营、古双营、得胜营、镇溪营、振武营。城墙高约3米,底宽2米,墙顶端宽1米,绕山跨水, 大部分建在险峻的山脊上,沿途建有800多座用于屯兵、防御用的哨台、炮台、碉卡、关门,当时沿线一般驻有4000-5000人的军队,最多时曾增到7000人左右。明朝,湘黔边境的苗人被划为生苗和熟苗,生苗是不服从朝庭政府管辖的少数民族,他们因不堪忍受政府的苛捐杂税与民族欺压,经常揭竿而起。为了安定边境地区,镇压反抗,明朝廷拨出4万两白银, 在生苗与熟苗之间修筑起了长城。清朝统治者后来也对苗疆长城作了部分增补修建。也许由于南方少数民族的军事实力不如北方少数民族强大,苗疆长城也就没有修筑得像北方长城那样雄伟壮大,所用石块只有北方长城的1/10到1/6大小。 明清以来,苗疆长城上的石块不断地被当地人拆去建房、垒坎。今天我们只能看到时断时续的城墙和一些保存完好的城堡。苗疆长城到底还保存了多少,目前还没有人沿线调查统计过。

罗哲文称,他搞长城研究50年了,以往历史学家只是在历史文献的记载中知道中国南方也有长城,但许多人皓首穷经也没能找到它客观存在的一星半点证据。他认为,说苗疆长城是中国长城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存在任何争议,应和北方长城一样加入世界文化遗产之列——他进一步指出这仅仅是一个有关行政手续的问题。

贵州镇远府城垣隔河相望,先后建于明代初期。府城垣形势险要雄峻,北跨石屏山,走向由府城西端向北沿山势蜿蜒起伏直至东北绝壁,形成天然屏障,确有塞北长城之势。

府城垣全长3公里,高5米,宽2.8米,沿北侧砌成垛口,共有间隔一致的英垛口76个,每个垛口0.7米见方,上有2米宽可作行人道用。城墙中段有方形炮台一个,炮台西南50米为城垣最高点。海拔688米处有士兵守宿指挥堡一间,东西长9米,南北宽3米,占地27平方米。基石全为长条细凿青石垒砌,每边中部均有长方形台阶进入堡内。城墙全系正方青石细凿砌筑,凝结材料为糯米石灰砂浆。经过600多年风雨侵蚀,露出部分的石面全部呈青黑色,与城垣周围石质各异。据专家考证,砌筑城垣所用石料,全从山下采集,凿成料石,然后一块一块运上山,整个工程之浩大,令人叹为观止。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