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海底隧道工程
1)  cross harbour tunnel
海底隧道工程
1.
As Xiangan Cross Harbour Tunnel in Xiamen City and Jiaozhou Bay Cross Harbour Tunnel in Qingdao City have been initiated successfully,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cross harbour tunnels has entered into an initial stage.
随着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和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相继开工,我国海底隧道工程建设进入起步阶段,如何防治海底隧道工程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2)  subaqueous tunneling
水底隧道工程
3)  subsea tunnel
海底隧道
1.
Research on the optimized decision-making method of the least security coping thickness of subsea tunnel;
海底隧道最小安全顶板厚度优化决策研究
2.
Study on the durability of lining concrete of subsea tunnel;
海底隧道衬砌混凝土耐久性研究
3.
Study on numerical method for the minimum rock covers of subsea tunnels;
数值方法确定海底隧道最小岩石覆盖厚度研究
4)  submarine tunnel
海底隧道
1.
Analysis of causes and disposals for water gushing of land regions Xiamen of submarine tunnel;
厦门海底隧道陆域段涌水原因分析
2.
Waterproof engineering of submarine tunnel in Xiamen Xiangan;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防水工程
3.
Displacement convergence method for minimum rock cover above submarine tunnel;
海底隧道最小岩石覆盖厚度的位移收敛法
5)  seabed tunnel
海底隧道
1.
Constructing skill research of Xiamen seabed tunnel;
厦门海底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2.
The construction of seabed tunnel is conducted under conditions of seawater,water bursting passage(fault crack),hydraulic pressure and construction disturbance,so the collapse and water bursting will happen if there is any carelessness in the construction,resulting in disaster outcome.
海底隧道施工又具备无限的水源,涌水的通道(断层裂隙),水压和施工扰动4大突水条件,施工中稍有不慎很可能导致沉陷坍塌、涌突水事故发生,产生灾难性后果,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是关键。
3.
Xiamen seabed tunnel is first the seabed tunnel in our country continent district, and is a milestone in our country tunnel, and possesses the important influence to the later tunnel construction.
厦门海底隧道是我国大陆地区第一条海底隧道,是我国隧道建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对以后的隧道建设具有重要影响。
6)  undersea tunnel
海底隧道
1.
Study on influence of excavation by sections with CRD method on structural internal force in undersea tunnel;
海底隧道CRD法各施工部开挖对结构内力影响
2.
Application of self-water proofing high-performance concrete used in second-level lining of undersea tunnel engineering;
自防水高性能混凝土在海底隧道工程二次衬砌中的应用研究
3.
The design of blasting control of the hard rock in large cross-section undersea tunnel
超大断面海底隧道硬岩控制爆破设计
补充资料:水底隧道
      修建在江河、湖泊、海港或海峡底下的隧道。它为铁路、城市道路、公路、地下铁道以及各种市政公用或专用管线提供穿越水域的通道,有的水底道路隧道还设有自行车道和人行通道。
  
  简史  公元前2180~前2160年巴比伦修建了一条穿越幼发拉底河,从王宫到朱庇特庙的长约 900米的人行隧道。近代水底隧道始建于英国。1807年英国在伦敦动工修建连接泰晤士河两岸的人行隧道,开挖时因无法克服泥水涌入隧道而被迫停工。直到1825年在法国工程师M.I.布律内尔指导下,初次采用盾构法施工,才于1843年建成第一条泰晤士河水底隧道。此后,英国等国不断发展盾构工程技术,至20世纪30年代以后,水底隧道建设有了迅速发展。近50年间,世界上修建的水底隧道总数几乎是在此之前百余年间修建的总和。至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上已有100多条水底隧道,其中道路隧道有60余条,一公里以上的铁路隧道有10余条。日本于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修建的青函海底隧道,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铁路隧道。上海黄浦江打浦路隧道为中国第一条水底道路隧道。台湾省高雄市的过港隧道已于1984年通车。
  
  修建条件  根据水道断面、水流状况、水文地质条件、两岸地形及建筑情况、水陆交通要求、城市总体规划、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等诸因素,对桥隧两种方案进行综合比较。通常在下述条件下宜考虑修建水底隧道:①航运繁忙,通过巨型船只较多,而陆上车辆流量大,又不容间断;②水道较宽,两岸地面高出水面不多;③两岸建筑物密集,不宜于建造高桥和长引桥;④城市总体规划上在该处没有修建桥梁的特殊要求(如通过易燃易爆危险品车辆),或要求铁路列车在地下运行以防止噪声;⑤工程费用和运营管理费用较低。
  
  施工方法  修建水底隧道所采用的主要施工方法有:围堤明挖法、气压沉箱法、盾构法及沉管法。围堤明挖法比较经济,有条件时一般应尽先考虑采用。气压沉箱法只适用于航运不多的较小河道中。由于需要修建水底隧道处的航运通常比较频繁,采用围堤明挖法及气压沉箱法对水上交通干扰较大,所以在150多年来的水底隧道建设中大多采用盾构法及沉管法。至20世纪50年代后,沉管法的水下接头及基础处理等重大技术关键相继突破,使施工工艺大为简化,并使隧道防水性大为提高,且能采用容纳四车道以上的矩形断面。在一定条件下,沉管法隧道覆土浅,线路短,照明和通风代价较小,工程和运营费用低,使用效果好,故自1965年以来,世界各国建成的20多条水底道路隧道,大多系采用沉管法。
  
  设计  水底隧道一般分水底段和河岸段,后者又有暗埋、敞开及出口部分。水底隧道的纵向坡度、纵向曲线和平面曲线半径、通道布置、车辆限界以及照明、通风、消防、交通监控等设备,按通过隧道的车辆类型和运量进行设计。
  
  用盾构法建造的水底道路隧道,自两端至洞口,一般是槽形敞开式引道段。穿越水底的暗埋段,断面大多为圆形。修建的隧道除个别为单车道外,均为双车道(图1)。有些在车道一侧或两侧设高出路面的人行巡逻道。对交通繁忙的水底道路隧道,大多采用两条平行的隧道,每条隧道中有同向行驶的双车道;也有的在初期为一条双向行驶的双车道隧道,后期发展成两条同向行驶的双车道隧道。在圆形隧道中,一般在路面以下是送风道;在吊顶以上是排风道。送排风道与隧道两岸的通风机房连通,多采用横向通风。隧道的照明系统,应有适当亮度和均匀的照明装置,在进出口附近设光过渡设施,以便司机在通过隧道时能较好地适应亮度变化而使行车安全。为取得良好照明及防火效果,要合理选择隧道吊顶、侧墙饰面和道路路面的材料和颜色。在现代化的水底道路隧道中,设置自动或半自动控制的防火、灭火、排水、通风、照明、交通监控等运营设备,由中心控制室集中管理。
  
  
  用沉管法建造的水底道路隧道,自两端至洞口大多是较长的槽形敞开式引道段。穿越水底的沉管大多是由几个通道组成的矩形管段,包括车行道、自行车道、人行或巡逻通道以及管线通道等,每个行车通道中有两个以上同向行驶的车道。由于沉管隧道的长度较短,且每个行车通道中的车辆为同向行驶,故大多采用纵向通风,无需设专用通风道及通风机房,其他设备和盾构法修建的道路隧道相同。
  
  水底铁路隧道、地铁隧道及公用管线隧道,在构造及设备方面均较水底道路隧道简单,较典型的横断面布置见图2。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