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铜原子量
1)  Cu atomic weight
铜原子量
1.
A microscale experiment using simple instrument was appli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Cu atomic weight.
利用自制的简易气体发生器和洗气装置对铜原子量测定微型实验作了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 。
2)  Cu cluster
铜原子簇
1.
We construct potential function with parameters fitted to ab initio potential energy surfaces, and use a global minima "basin-hopping" algorithm to obtain minimum-energy structures of Cu clusters for n = 13-56.
用密度泛函(DFT)方法研究了铜原子簇 Cun(n=2,3,4,6)的稳定几何构型和电子结构。
3)  copper atom
铜原子
1.
The absorption behavior of copper atoms on the armchair(5,5)single wall carbon nanotube is investigated by th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采用密度泛函方法对铜原子在有限长(5,5)椅型单壁碳纳米管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
4)  copper ion contents
铜离子含量
5)  atomic weight
原子量原子重量
6)  YBaCu atomic ratio
钇钡铜原子比值
补充资料:原子量
原子量
atomic weight
    以12C 的原子量的
    
 1/12为基准的各种元素的相对平均质量。由于它是一种相对比值,故不列单位。绝大多数元素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同位素组成的,因此原子量是按各同位素丰度取平均值,所以它具有平均概念。
   原子量是英国J.道尔顿首先提出的:“每一种元素的原子都有一定的重量,同种元素的原子的重量都相同。”但原子极小,既无法取出某元素的一个原子,而且原子的质量又极轻,不可能用直接方法称量,因此历史上一直选择某一种元素的原子量作为标准,将其他元素与之比较,得到各种元素的相对重量,就被称为原子量。现在,虽然可以用称量1摩尔某元素的原子得到其摩尔质量,然后用它除以阿伏伽德罗数,得到以克为单位的某元素的质量,但这个值极小,用起来很不方便,所以仍然使用相对原子量。
   
   

表:原子量表

表:原子量表


   1803年道尔顿用氢的原子量为1作为相对原子量的基准,1826年J.J.贝采利乌斯改为氧原子量的  1 /100为基准,1860年J.-S.斯塔建议用氧原子量的1/16为基准,
    
沿用了很长时间。1929年W.F.吉奥克和H.L.
    
江斯登发现天然氧中存在着16O、17O 18O三种同位素
    
,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不完全均匀,因此用天然氧作为原子量基准就欠妥。后来物理学界改用16O的1/16 作为原子量基准,化学界还沿用原来的基准,从此原子量出现两种标度,1940年国际原子量委员会确定以1.000275作为两种标度的换算因子:
   物理原子量=1.000275×化学原子量
   存在两种标度必然经常引起混乱。1959年,在慕尼黑召开的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学联合会上,德国J.H.马陶赫建议12C=12作为原子量基准,并提交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考虑,后者于1960年接受这一建议。1961年,在蒙特利尔召开的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上,正式通过这一新基准。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