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多脉茵芋
1)  Skimmia laureola
多脉茵芋
1.
Study on the Effective Composition of Skimmia laureola;
多脉茵芋化学成分的研究
2)  O methyllaureolol
O-甲基多脉茵芋醇
3)  skimmianine [ski'maiəni:n]
茵芋碱
1.
Absorption of dictamnine and skimmianine across human intestinal epithelial in a model of Caco-2 cell monolayers;
利用Caco-2细胞模型研究白鲜碱和茵芋碱在人小肠的吸收
4)  Skimmia japonica Rubella
红星茵芋
1.
Study on Induction Axillary Bud of Pedicel and the Propagation of Bud Clumps in Skimmia japonica Rubella;
红星茵芋离体花梗腋芽诱导及丛生芽增殖研究
5)  Skimmia japonica
日本茵芋
6)  konjac glucomannan
魔芋多糖
1.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for an imitated chicken mean was developed using konjac glucomannan and soybean protein isolate as the main raw materials.
以魔芋多糖和大豆分离蛋白为主要原料,加入一定量的辅料和食品添加剂进行魔芋仿生鸡肉的研制。
2.
Study the effect of modified konjac glucomannan on the antioxidant ability of mice.
以研究魔芋多糖的改性及改性后的魔芋多糖对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目的。
3.
Myoglobin(Mb) was immobilized on a glassy carbon electrode(GCE) by konjac glucomannan(KGM)-DMF conjugate to fabricate myoglobin modified electrode(Mb-KGM-DMF/GCE).
用魔芋多糖(KGM)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的加合物,将肌红蛋白(Mb)固定在玻碳电极(GCE)上,制备了稳定的Mb-KGM-DMF/GCE修饰电极,并研究了Mb在修饰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行为和电催化性能。
补充资料:茵芋
【通用名称】
茵芋
【其他名称】
茵芋 (《本经》)
【异名】
卑山共(《吴普本草》),莞草、卑共(《别录》),茵蓣(《千金方》),因预(《纲目》)。
【来源】
为芸香科植物茵芋的茎叶。
【植物形态】
茵芋,又名:黄山桂。 常绿灌木,分枝,高约1米。叶常集生于枝顶,狭长圆形或长圆形,两端渐尖,长7~11厘米,宽2~3厘米,全缘,有时沿中部以上两侧边缘有疏浅缺刻,中脉在叶面浮凸,且密被微柔毛;叶柄长4~7毫米,淡红色。花常为两性,集生成顶生的圆锥花序;苞小,卵形;萼片5,广卵形;花瓣5,白色,有芳香,长圆形至卵状长圆形,端圆或钝,在花蕾时各瓣大小略有不等;雄蕊与花瓣等长,花丝丝状,花药广椭圆形;子房近圆球形,4~5室,花柱短,柱头头状。果长圆形,长10~15毫米,红色,有残存萼片。花期4~5月。 生于山中树荫下。分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四川、贵州、福建、广西、广东、湖北等地。
【化学成分】
叶含茵芋碱、茵芋甙、蔗糖。
【药理作用】
茵芋碱有麻黄碱样作用,可升高麻醉猫血压,增强瞬膜收缩,加强肾上腺素对血压及子宫的作用,加强猫或兔的在位子宫收缩,抑制小肠收缩及扩张冠状血管等。此外,还能提高横纹肌张力,加强脊髓反射兴奋性(去脑蛙的反射时的测定),这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之兴奋有关;在切除肾上腺后,其作用仍可保持。它对神经节无作用,对可卡因无增强作用,对猫或大鼠的神经-横纹肌制备亦无显著影响,不翻转拟交感药的作用。其作用虽与麻黄碱有许多类似处,但强度较弱。小鼠在皮下注射600毫克/公斤以上时,可出现抑制,共济失调,但不致死亡。对蛙50~100毫克/公斤时可出现显著的兴奋现象,提高横纹肌张力,200毫克/公斤时则可致死。猫皮下注射50毫克/公斤,无明显变化。早年认为它是一种肌肉毒,可引起蛙肌强直,剂量较大,亦可抑制心脏肌肉;如静脉注射于兔,可引起心肌抑制甚至麻痹,血压逐渐降低,最终动物发生痉挛而死。
【性味】
辛苦,温,有毒。 ①《本经》:"味苦,温。" ②《吴普本草》:"微温,有毒。" ③《药性论》:"苦辛,有小毒。"
【归经】
《本草求真》:"入肝、肾。"
【功用主治】
治风湿痹痛,四肢挛急,两足软弱。 ①《本经》:"主五藏邪气,心腹寒热羸瘦如疟状,发作有时,诸关节风湿痹痛。" ②《别录》:"疗久风湿走四肢,脚弱。" ③《药性论》:"治男子女人软脚毒风,拘急挛痛。" ④《日华子本草》:"治一切冷风,筋骨怯弱羸颤,入药炙用。"
【用法与用量】
内服:浸酒或入丸剂(生药一日量3~6分)。
【宜忌】
本品有毒,内服宜慎。阴虚而无风湿实邪者禁用。
【选方】
①治贼风,手足枯痹,四肢拘挛:茵芋、附子、天雄、乌头、秦艽、女萎、防风、防己、踯躅、石楠、细辛、桂心各一两。上十二味,切,以绢袋盛,清酒一斟渍之,冬七日,夏三日,春、秋五日。药成初服一合,日三,渐增之,以微痹为度。(《百病方》) ②治风气积滞成脚气,常觉微肿,发则或痛:茵芋叶(锉,炒)、薏苡仁各半两,郁李仁(去皮、尖,微炒)一两,牵牛子三两(生取末一两半)。上研细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五更姜枣汤下,未利加至三十丸,日三,快利为度,白粥补。(《本事方》茵芋丸)
【名家论述】
①《纲目》:"《千金》、《外台》诸古方,治风痫有茵芋丸,治风痹有茵芋酒,治妇人产后中风有茵芋膏,风湿诸方多用之。茵芋、石南、莽草,皆古人治风妙品,而近世罕知,亦医家疏缺也。" ②《本经逢原》:"茵芋大毒,世亦罕用。《本经》虽有治羸瘦如疟状一语,皆是五脏有邪气,心腹寒热所致,非能疗虚羸寒热也。其治关节风湿痹痛,是其正治。"
【中毒】
《南方主要有毒植物》:"茵芋,有毒部位,果和叶,以叶含毒较烈。中毒症状:误食少量引起轻度痉挛,大量则引起血压下降,心肌麻痹而死亡。解救方法:若痉挛时可肌注苯巴比妥,痉挛控制后可洗胃,导泻。若血压下降则注射肾上腺素或苯甲酸钠咖啡因强心剂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