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壮语地名
1)  the geographical names of Zhuang language
壮语地名
1.
The classifications of the geographical names of Zhuang language —A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research on the geographical names of Zhuang language Ⅱ;
壮语地名的分类——壮语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之二
2)  place names in the zhuang lang uage
壮族地名
3)  etymology of place name
地名语源
4)  place name in the Dai language
傣语地名
5)  place names in Manchu
满语地名
1.
Such variations as time, living area and changes in proportion of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in a society all contributed to the complicated pronunciation of place names in Manchu.
时间的推移 ,活动地域的变迁 ,社会成员民族成分比例的改变等一系列变化 ,反映到语言上 ,就造成了满语地名语音上的复杂性。
6)  the names of places in Lis language
黎语地名
1.
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names of places in Lis language on Hainan island and their features,thus probing into the migration process of Li nationality.
本文对海南岛的黎语地名及其特点进行初步的分析 ,并由此探讨黎族的迁移过程。
补充资料:壮语
壮语

    属汉藏语系中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原称僮语。主要分布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分南部和北部两个方言(每个方言又各分几个土语)。北部方言分布很广,使用人数占壮族人口的70%,北部方言无送气声母,南部方言有送气声母。壮语除单纯声母还有腭化、唇化声母;有 6个元音韵母和9个韵尾。单元音韵母都是长元音,带韵尾时有长短元音的对立。有6个舒声调和2个促声调,促音调往往又因元音长短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调值。壮语没有词形变化。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名词的修饰语一般在名词后面,只有数量修饰语(“—”除外)在被修饰语的前面,指示词都在句子的最后面。句子中主语在谓语前面,宾语和补语都在动词后面。在没有正式通行的文字以前,壮族人使用一种类似汉字的方块壮字来记录民歌、人名和地名等,但这种方块壮字没有经过系统整理,各地不尽一致。1955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1981年修改后全部采用拉丁字母。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